訪錢穆故居 - 李怡

訪錢穆故居 - 李怡

週四在台北。颱風掠過帶來的豪雨中去參觀了「錢穆故居」。我雖未見過錢穆,但深感他1950年在香港艱困創辦新亞書院,傳承中國文化中優秀部分的傳統,容納了一批儒學大師如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勞思光,使大陸流亡學生得以絃歌不輟,而辦學有成,亦獲港英當局尊崇,將新亞納入中文大學。錢穆任院長至1965年。我與徐復觀、勞思光,及錢穆門下的學者余英時有過接觸。香港火紅的七十年代,我所關切的香港學運,分親中的國粹派、介入社會的社會派和認同中國文化、以新亞精神標榜的文化派。對錢穆,我一直懷着很大的敬意。但錢穆貢獻了十多年教育心血的香港,未見有他的故居紀念館,倒是他退休後到台灣,反而有了一個紀念他的故居。
錢穆故居取名「素書樓」。未進樓內,即聞小學生的誦書聲。原來在故居一樓,有約20名學生在上課,據老師說,讀的是論語、禮運大同篇、唐詩。可能是一些家長送小朋友來就讀的。另一客廳是錢先生晚年的講學廳堂,據說這裏常匯集學生訪客,聽錢先生侃侃而談。廳中掛有朱子所書「靜神養氣」等立軸。
據聞當年錢先生因為新亞併入中大,認為可能無法繼續中文教學的創校理念,向校長李卓敏提出辭職。李卓敏說不如退休吧,如此便可保留可觀的退休金。但錢穆堅持要辭職,因為辭職乃一種態度;而退休不過是自然的終結。就這樣,錢穆丟了幾十萬元,在當年這是相當大的金額。
錢穆的懇辭,與陳茂波的堅決不辭,是極端的對比。出身自新亞的陳茂波,還好意思提新亞精神。真是對錢穆大師最大的背叛和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