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俘解碼 - 柳俊江

戰俘解碼 - 柳俊江

「3432 1017 2418 3027 1410 2423 1227……」
這是我一位英國朋友的爺爺, Donald Hill的戰俘日記內容。日記記載了他在集中營的心路歷程,可是日記的封面寫着「羅素算術表」,總共十二頁,全是密密麻麻的數字,乍看完全令人摸不着頭腦。
Donald是二戰時英軍一位機師,1939年被委派到遠東執勤,在日軍入侵香港前三個月到埗。後來,英軍的戰鬥機被日軍摧毀,他們和加拿大的援兵在陸上抵抗了十七日,終於被俘虜,然後被送到日軍設在深水埗的集中營。

估計當年Donald害怕被日軍發現他的日記,會惹來殺身之禍,又希望自己萬一客死異鄉,可以留下紀錄,於是用密碼寫日記。戰爭過後,倖存的Donald把日記帶回英國,往事不堪回首,他寧願把日記藏起來,亦不願家人把日記解密。
Donald三代同堂,度過了幸福的晚年,直到1985年去世,家人收拾遺物時,發現了日記的存在,可是沒有人能拆解複雜的密碼。直至1996年,一名大學數學系的研究人員再反覆研究,發現日記第一頁的下方寫了Donald和妻子的全名:
「DONALD SAMUEL HILL PAMELA SEELY KIRRAGE」

算術表內寫着密麻麻的數字,其實是密碼,留意右上角日軍的「香港俘虜收容」字樣,證明紙張是由日軍提供。

「羅素算術表」的封面,記載的其實是Donald的日記。

Donald被日軍釋放前數日,友人替他繪畫的素描,他當時的體重只得健康時的一半。

研究人員數一數兩人的名字,總共34個字母,靈機一觸,把每一組密碼數字除以34,再轉換成英文字母,終於成功拆解了埋藏55年的密碼日記!
時間回到1941年12月初,太平洋戰火隆隆,香港被視為中立地帶,免受入侵,港督楊慕琦更在半島酒店出席慈善晚會,一片歌舞昇平假象。Donald的日記引證了當時香港防衞的鬆懈──皇家空軍只有七名軍官,六十人小隊和五架飛機駐守,每個人都不相信火線會燒到香港,連Donald在當值時,也差點睡着了覺。欠缺裝備和心理準備,埋下香港迅速失守的伏線。

Donald(左二)與太太Pamela的結婚照。

Donald與家人的合照。

8.12.1941

「我被殖民地秘書的電話吵醒,告訴我們與日本的戰爭迫在眉睫。我竟然在當值時睡着了﹗我們在早餐時,9架轟炸機和30架戰機向我們飛來……經過20分鐘的攻擊,我軍飛機都着火了……」

25.12.1941

「難忘的聖誕日:飢寒交迫,疲累不堪,不知道將有甚麼事發生。有報告說中午會停火,但我不相信會停火……」
聖誕節,英軍在鴨巴甸(香港仔水塘)抵抗失敗,死傷慘重,加拿大等援兵也潰不成軍,Donald被日軍活捉。

26.12.1941

「我們被帶走,看到幾百名日軍,街上滿是中國人的屍體。我看到幾名日軍狠狠的指向我,爭拗起來,我以為到此為止了。突然一名日軍抽出一把劍,我以為他要處決我了。出乎意料,他帶出了一瓶啤酒,用劍尖打開了給我,又給我們一些麵包,似乎他們對我小隊很好奇。」
在港島的戰俘,在十二月三十日集中送到對面海,囚禁在由深水埗軍營改成的集中營,大約位於今日西九龍中心一帶。

30.12.1941

「日出時我們準備出發,我們有六千壯丁,分成小組,等了兩小時後出發。我們坐渡輪過海,到達九龍,沒人知道我們要去那裏。走了一哩左右我們到達彌敦道,我們都累透了,路旁幾千個中國人在靜靜地看熱鬧,有些在哭泣。幾哩以後,我們走到了深水埗。」
日記細說了集中營中的生活,每日兩餐飯,但量很少,味道太差,戰俘們越來越虛弱,蒼蠅在營內散播痢疾和霍亂,而所有藥物都被日軍沒收,不少人因此失救而死 。英軍裏也有不少人娶了中國老婆或交了本地女友,她們會冒死隔着鐵絲網送食物進去。亦有很多香港人為了賺些生活費,鋌而走險向鐵絲網內的戰俘售賣物資,男的被日軍毆打、女的被強姦,甚至處決。
更難受的,是謠言滿天飛。有時傳來日軍被重創的消息,到頭來卻一場空,戰俘都越來越抑鬱,有時一天說不上一句話。日軍又迫他們每日巡遊六小時,方便點算人數,預防有人逃走。Donald同時受到思念煎熬,在飢寒交迫間,想念英國的妻子Pamela ,成為他求生的意志泉源。
日記寫到1942年中旬就沒有寫下去,也沒有記載Donald如何撤離香港,相信到了戰爭後期,戰俘實在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為每天作紀錄。雖然紀錄不全,但偶然在英國友人的facebook,看到她爺爺七十年前在香港的經歷,感覺到一種微妙的連繫。一本密碼日記提供了香港戰時歷史的側面,也早被改編出版為小說《The Code of Love》,最近再改編為小型音樂劇,在英國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