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阿姐捐血、阿哥捐血……你捐咗未?」要數捐血大使,不可不提在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工作14年的「捐血達人」李卓廣顧問醫生。他由主力診治血癌病人,到管理血庫,有不少深刻體驗,加上早年曾遇交通意外,令他明白當病人的感受,行醫時更要以愛待人。
記者:梁麗兒
李醫生90年畢業於港大醫學院,畢業後一直在瑪麗醫院工作,一心挑選了「要智慧高啲嘅」內科培訓,「以前冇咁多掃描檢查、化驗,要靠醫生問症,搵出有乜嘢病,所以內科好靠智慧」。後來他成為了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專責治療血癌病人,但承認過程不容易,也要學習與癌症病人相處,提供支援。尤其血癌病情來得又急又快,病人需要長時間住院,與癌魔打仗、承受化療之苦,若缺乏鬥志、性格較憂心,治療會稍欠理想。
曾遇車禍 更了解病人需要
他認為了解病人需要好重要,除病情外,病人往往憂慮家人生活的安排,醫生一句加油給予很大力量。這份關懷備至,或來自91年一場交通意外的經歷,他記得事發時正式當醫生約3個月,是事業衝刺期,卻不幸在屯門撞車,他右手骨折及左腳受傷,雖然事隔多年,但手部骨折處仍明顯,左腳更前後做了四次大手術,他也如常人一樣,對做手術、手術室的大光燈心存恐懼。
「當年住咗半年醫院,每日朝九晚五都做物理治療學行路,識咗好多病友,有病人意外後要鋸腳、有人癱咗,好多人好有鬥志。呢個經歷多少對我帶來打擊,不過跌咗就要起番身,自此更加了解病人需要同感受」。出院後,他持柺杖返工長達四個月,腳痛便休息,慶幸已踏上康復之路。
李卓廣見證不少血癌病人成長,自問對病人好並不求回報,常在街上遇到以前的病人與他打招呼。他記得近年有一次返瑪麗醫院覆診,在X光部門外輪候檢查,剛巧遇上過往的血科病人,對方更安慰他說:「醫生,我陪你照X光」,令李卓廣即時暖在心頭,想不到昔日病人恍如家人一樣,陪他覆診。
他99年放下醫院的醫生袍,加入紅十字會,他老實不客氣說為了「升職、學多啲嘢」,當時晉升為高級醫生,同時接觸了更多有輸血需要的病症,如地中海貧血症、產科病人等。他指,兩份工的工作性質和使命感均大不同,「以前喺醫院攞包血好容易,背後當然唔簡單。每個人都知捐血救人係好事,但點樣將病人需要話畀市民知,從而呼籲捐血呢?」他直言,熱愛現時的工作,滿腦子推廣大計,務求令更多年輕生力軍加入捐血行列。
李卓廣醫生簡歷
【1990年】
港大醫學院畢業,同屆同學有衞生防護中心前總監曾浩輝、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等。他同時修讀生物醫學課程
【1991年】
開始在瑪麗醫院內科部工作,治療血液科和骨髓移植病人
【1998年】
考獲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資格
【1999年11月】
加入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任高級醫生
【2011年】
晉升為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顧問醫生
資料來源:李卓廣醫生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