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迷世界1:球迷睇來幹甚麼

球迷世界1:球迷睇來幹甚麼

英、西、德、意四大聯賽在八月中陸續開鑼,球迷們終於不用再餓波,更甚者已把打吡戰、關鍵戰等賽程自動入腦,為的就是不能錯過任何精采戰役。與此同時,香港本土的甲組足球聯賽,也在昨天悄悄開鑼,又有幾多人在意?

記者:陳劭敏

攝影:潘志恆、楊錦文、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本地波 還有轉機?
Matthew:黃金時代

現今球迷對本地足球的支持,與老一輩球迷不可同日而語。Matthew是資深足球記者,支持香港足球已有四十年之久,他生長在一個沒有任何外國足球賽事轉播的年代;一個娛樂不多,個個放學就去波地踢波,市民與足球關係密不可分的年代;一個每有賽事就會坐爆球場的香港足球黃金時代。「那時本地聯賽的賽事經常爆滿,稍為遲了一點到球場,就要爬到大球場的後山上當山寨王!這些景象對現在的球迷來說是無法想像的。」誠然,本地聯賽去年每場平均入場人數不足一千,要擠滿數萬人的大球場,相信只有外國勁旅來港作賽才有可能。球場經常冷清清,球員的成就感低落,自然投入度也低。從前的報章會以全版篇幅報道本地賽事,現在只剩快訊一小格;曾經我們也有球星,球員可以是偶像。待遇良好,社會地位高,球員會拼搏練習,訓練前後會自動加操,現在?準時現身已很好。但你能怪他們嗎?現今球員初入隊月薪只有數千,即使是頂級一線球員也只有三數萬,只好寄望足總所提出的球員最低工資真的能實行。

Matthew支持了香港足球四十年,見盡球壇的興衰。

本地足球聯賽與外國勁旅訪港賽事的入場人數,相距甚遠。

香港曾有不少高質外援,包括球衣主人,曾效力麗新後轉投車路士的香港神射手史賓沙。

冰河時期

經歷了黃金年代,Matthew也看着香港足球步入冰河時期,自98年的假波醜聞、當年強隊快譯通宣佈退出及經濟差等種種因素,球賽有時候冷清得雙方職球員的數目也比入場球迷要多。香港足球如一潭死水,老一輩球迷可能在場上對球員口沫橫飛,但至少,他們依然會入場,從他們身上,可以找到外國球迷對球隊的死忠;Matthew坦然,這一份死忠都是來自香港足球good old days所培養出來的情意結。經過了冰河時期,香港球壇的反彈出現在06年,老牌球會南華在該季面臨降班厄運,其後羅傑承的入主,為球會,也為球壇注入動力;而近年傑志亦因悅目踢法吸引不少球迷。老牌球迷樂於見此轉變,但是否守得雲開,似乎言之尚早。

Matthew的著作《十大名將》,雖暫未知確實銷量,但早前在書展期間反應不俗!

98年本地聯賽亞軍獎牌,當年因該球員不滿只得第二,把獎牌轉贈Matthew。

足球來自91年足總杯東方對星島的比賽,球上有齊兩隊球員的簽名。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