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市民借用Google街景背包 捐港窿罅

接受市民借用
Google街景背包 捐港窿罅

【本報訊】Google最新街景拍攝裝置「街景背包 (Trekker)」登陸香港,繼日本及台灣後,本港為第三個登陸的亞太城市。Google港區專員最快未來一星期在香港拍攝,市民也有機會借用,參與拍攝360度景觀的Google Map。街景背包裝有15個鏡頭,本港保育人士冀能深入車輛去不到的小巷及偏僻郊區山徑。Google指香港多橫街小巷,背包非常適合拍攝本港環境,已接受公眾、政府部門及非牟利機構申請借用。
記者:吳嘉羚 潘柏林

盼藉科技監察鄉郊

Google街景背包已在多國使用,其官方特派專員最快於未來一周來港試用。Google圖片

本土行動發言人朱凱迪希望借用街景背包來監察鄉郊土地,他以居住的八鄉為例,遠離馬路要靠步行的村落,都沒有Google的360度街景服務,「要了解土地只能夠用飛機相(高空拍攝照片),睇僭建就得,但係民間冇水平視線圖像,好難監察土地發展狀況」。
朱凱迪指鄉郊地區偏僻,不時有人非法傾倒泥頭,破壞農地,盼一般市民亦可以貢獻力量,分區做街景,「如果Google畀民間定期將街景資料更新,就最好」。他最希望拍攝深入八鄉的村落,希望藉街景背包幫訪客認路。他又指鄉郊讓人有神秘感,街景可讓公眾了解村民珍惜的家園面貌。他亦希望拍攝菜園村,「唔係淨係懷舊或留念,最好都係有得住落去」。
香港粉嶺北農村及居民聯席成員卓佳佳則希望借用高科技背包拍攝粉嶺的馬屎埔村,「農村變化得好快,好想市民可以睇到好多農地已經荒廢,俾發展商用鐵絲網圍住,同時又有人繼續耕田嘅對比」,亦希望Google能給市民長期借用背包,記錄農村環境變化。

記錄舊街窄巷原貌

中西區關注組召集人羅雅寧對Google街景背包非常感興趣,「街景係保育其中一部份」,希望利用背包拍攝正消失的橫街窄巷。她以昨在中環史丹頓街的盂蘭節活動為例,「街上面有好多道士巡遊,佢哋走訪嘅地方車去唔到,街景可以呈現文化活動,都係推廣保育嘅方法」。
她指近年中上環街道變化很大,「好多都重建,甚至係消失」,如利東街淪為囍歡里,嘉咸街、威靈頓街要重建,「嘉咸街露天市集,要步行先可以仔細影到市集面貌」,認為街景圖像對文化保育導賞團很有幫助,「我哋搞導賞團,不時會用Google地圖,對比歷史資料相,呈現新舊畀學生同遊客睇」。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園境建築學部助理教授Melissa Christ,曾以類似街景背包的概念拍攝上環磅巷。殖民地時代華人聚居磅巷,今年或因建扶手電梯被拆。
Melissa將一個相機鏡頭綁在巨型的藍色氣球上,手持氣球拍攝過百張相。她會申請借用背包,「要為快將變遷的街道記錄原貌」。

組精英遠征無人島

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協會主席吳振揚獲悉Google街景背包構思後躍躍欲試,有意徵集協會的行山專家,組成三至四人的精銳小隊申請,拍攝西貢對出的無人海島,他坦言市民和遊客往往因交通不便,無緣一睹無人島獨特的六角形岩柱和海蝕洞,「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一直畀人石屎森林感覺,影完個(無人)島可以打破對香港唔正確形象。」
吳振揚指本港有眾多偏遠或無人小島,即使是行山專家亦未能踏遍,一般市民和遊客更因交通不便無緣目睹海島美景。他舉例西貢對出的甕缸群島和果洲群島地勢奇特,北果洲有壯觀的六角形岩柱,而甕缸群島沿岸遍佈海蝕洞,「有好多地方路途遙遠,交通唔方便,拍完起碼大家知道香港比較珍貴(地貌),懂得珍惜。」
他指協會會員有不乏行山人士,但重達18公斤的街景背包仍是沉重背擔,加上要遠征崎嶇無人島,估計要徵集經驗豐富的攀山教練,組成精銳小隊合力完成任務,「我哋會內部組織幾個人專做,預咗一個team有三、四個人輪流做」。

Google街景背包(Trekker)規格

•可背式拍攝器材,高120公分,重18公斤

•背包上方設球狀鏡頭組群,共15個鏡頭,各500萬像素,使用Android手機控制

•15個鏡頭從不同角度,每2.5秒拍攝一次,以後期製作組成360度景像畫面

•每次充電後可使用6至8小時

申請方法:填妥網上表 http://goo.gl/SJjB8
資料來源:Google

肥佬黎有今日,全賴阿媽細個同佢講過乜?即睇最新一集《亂噏24》,話唔定幫到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