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來很難令人信服,近幾年我吃過最好吃的梅菜扣肉居然是卡加利一間唐餐館的出品。這道菜,雖屬家常菜,材料不見矜貴,但相當考功夫,肉要選五層腩肉,先煮後炸再炆,要炆得腍而入味,考的是入廚者對火候及時間的掌控。自家煮不易,所以,每次外出吃飯,若見到餐牌上有這個菜,必點。只是有好幾年的時間,似乎一直沒吃過真正好吃的梅菜扣肉。
不好吃的原因有很多,一般餐廳的死因是不肯花心思烹製平價家常菜,肉不腍也不入味。可是,走中高檔路線的餐廳,即使花了很多時間和心思,且誠意十足去烹煮這道菜,味道也總是差強人意。吃多了發現問題出在豬肉那兒。巿場常見豬肉往往偏瘦,肉質寡淡無味,欠缺豬肉原本應有的肉香和油甜。
到了加拿大,發現隨便一個家常菜都比香港出品的好吃,菜有菜味、肉有肉味、雞有雞味,主要是因為食材來自加拿大本地。在溫哥華華埠外賣過一盒燒腩仔之後,我就對加拿大的豬肉情有獨鍾,香港的腩仔,皮脆但肉柴,加拿大的燒腩仔,皮是敗筆,但肉香、鮮嫩、油潤足以彌補韌之不足。因為對加拿大本地豬有信心,所以放心點吃豬肉菜式,包括梅菜扣肉。這一碟梅菜扣肉,份量奇大,肉酥膘美,皮帶膠質,油香四溢。不要笑我,我真的吃了三碗白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