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遊未盡:德國公路的「涵養」

「議」遊未盡:
德國公路的「涵養」

7月底放下繁忙工作,與家人前往俄羅斯聖彼得堡及一些歐洲城市遊覽。聖彼得堡久負盛名,這次首度到訪參觀了不少當地名勝,包括夏宮、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羅曼洛夫王朝墓地和十月革命殉道者(包括列寧兄長)的囚室;中世紀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物均是匠心獨運的傑作,遊走於藝術氣息及歷史文化之間,確實不枉此行。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佔地廣闊,展品近四百萬件,平均每天觀賞一萬件展品也要花一年多才成,其中不乏名家畫作,無論鍾情於達芬奇、倫勃朗、梵高或畢加索,復興派、印象派或抽象派作品,都不會失望而回。

道路標語鼓勵國民

我們租用了一部七人車和聘請一名當地導遊維多利亞,她在四天內為我們悉心講述從彼得大帝至蘇維埃革命的典故;我們亦以自駕遊方式遊歷了倫敦、斯德哥爾摩、哥本哈根及漢堡。在德國高速公路上,車輛都風馳電掣,但每當在不同路段設有速度限制時,駕車人士都會自覺減速,駕駛態度亦相當禮讓,反映德國社會的修養和紀律。
尤為難忘是沿途的風力發電設施,能夠做到和原有風景互相協調,巴士亦採用生物燃料,實在難得。原來德國也有不少政府道路宣傳以鼓勵國民,其中一句我覺得特別有意義:Bildung ndert alles,意思是「教育改變一切」,藉此寄語香港年輕一代。

撰文:商界(二)立法會議員廖長江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