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漏或源於環評粗疏

滲漏或源於環評粗疏

【把關不力】
新界東北堆填區被爆滲漏,或源於環評「計錯數」。堆填區的環評報告聲稱,即使出現非常極端定的天氣,收集池也能處理污水,不會污染下游。
有環保團體批評,此事反映出環評粗疏,政府把關不力,若日後擴建堆填區而不吸取教訓,滲漏問題只會更加嚴重,造成大規模的污染,危害市民健康。

平原河道經多個村落

環評報告指出,上述堆填區的污水量每日最高可以達1,200立方米,非常極端天氣則達1,500立方米,後者雖然超出污水系統的容量,但增建收集池就可以解決問題。報告續指,現有堆填區以及擬擴建部份的排水分別流入缸窑河集水區及平原河集水區。後者河道經過多個村落,一旦滲漏,污染將波及更多民居。
地球之友副總監劉祉峰指出,是次滲漏與收集池的池底滲漏及池面滿瀉有關,前者關乎施工質素,後者基於環評粗疏,促政府加強監察,「顧問做環評報告唔係好準確,官方日後審批需要睇緊啲,唔好咁易俾佢通過」。
劉祉峰又指,堆填區污水的污染物包羅萬有,包括重金屬、腐蝕性物質、藥物和有機溶劑等,嚴重污染河道、大海以及土壤,若市民吃了受污染海產或農作物有機會中毒。
《蘋果》記者

杜錫譽前年7月拍下垃圾隨污水流到后海灣堆積的情況。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