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認清英制美制

先認清英制美制

香港之所以出現國際學校,主要是方便外籍的小朋友在香港學習。新中華協會國際考試中心總監盧志明教授表示:「好像那些日本人學校、德國國際學校等等的成立,都是為外籍居民能找到合適他們的課程,憑着國際課程的國際認受性,方便他們能將就讀時的學分轉移,長大後於其他國家可持續升學。」盧教授認為,其實國際學校的學制基本上與本地學校無太大分別,主要分幼稚園、小學和中學。而中學再分為初中、高中(IGCSE)、大學預科(GCE A-Level)或國際文憑(IB)。部份比較有歷史及規模的國際學校例如耀中國際學校就設有一條龍的幼稚園、小學及中學體制;此外如倫敦卓越書院就有針對國際高中及大學預科的課程,主要以英制(GCE A-Level)、美加制(IB)為主。
盧教授指出:「國際文憑IB是近年除英國大學預科GCE A-Level外,主要的大學入學資格。香港不少國際學校甚至直資學校在高中後段時期,都有開辦IB課程,就讀IB的同學,可選擇升讀外國或香港的大學。」IB的考核中,有40%是有關學術,30%則是生活技能,30%是課外活動有關的,所以IB課程比較着重平日學習的持續性評估及學生如何在實踐中學習。一般而言,IB學習範疇較廣,而GCE A-Level則較專門深入,各有優點。「同學在IB或GCE A-Level哪一個考試中取得較高成績呢?其實好難講,例如較有分析能力的,在IB試中或許會表現較好;勤力溫習那類型,在GCE A-Level會可能考得較高分。」不過,盧教授指,在香港的大學中較傳統的學系如醫科、法律等,同一成績的申請者,有可能以GCE A-Level佔一定優勢,因為GCE A-Level始終在學術上的評核會較高。」
盧續指:「大部份傳統國際學校都會考GCE A-Level,而IB主力提供予中文中學或一直於本土升學的學生。以前他們可於中五改讀IB,但如今中學改制後較難中途插隊,所以最好是在升中時選定是否讀IB的路途。」盧教授又指無論IB或者 GCE A-Level都可申請全球以英語或美語教學的大學和大學課程,例如港大、劍橋、耶魯等,選擇甚多。

新中華協會國際考試中心總監盧志明教授

肥佬黎有今日,全賴阿媽細個同佢講過乜?即睇最新一集《亂噏24》,話唔定幫到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