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一直說香港西片譯名今不如昔,有時我也湊熱鬧加入大合唱,把無名的前朝師爺捧上天,不過公平說一句,每個時代都有教人拍案叫絕的佳作和掩鼻而行的劣作,實在不宜一竹竿打翻一船人。譬如這批比利懷特作品的中譯便有辣有唔辣,並非個個天姿國色,其中《Fedora》夾硬譯《迷情》就很壞,毫無特色過目即忘,而我們口中理所當然的《日落大道》,原來公映時譯《紅樓金粉》,也真是有欠大方──前者是後者隔了悠悠二十八年的解藥,既然一部鍍了金,另一部不妨掛上《紅樓殘粉》招牌,起碼有呼應作用。和原名牛頭不搭馬嘴的《兩代風流》我則認為頗好,雖然不說穿大概沒有人猜到本尊叫《Avanti!》,勝在趣怪易記,前輩後輩如何高尚地鹹濕的想像,足以誘惑觀眾入場。況且,難道你期望片商來個整定拍烏蠅的直譯,在廣告光禿禿印上《進來!》麼,依照劇情另起爐灶,總比貌合神離譯做《請君入甕》或者《蓬門為君開》妥當。
《一二三》譯《玉女風流》,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夾在《桃色公寓》和《花街神女》之間,順手替導演抹上香艷色彩。之後還有《引狼入室》,懷特先生的名譽是水洗不清了,屈他專攻情色對票房可以提供保證,不過論級數卻和生鬼的原名《吻我吧,笨蛋》相差太遠。柯德莉夏萍主演的《下午的愛情》譯《巴黎春夢》,賣的是粉絲最受的浪漫,可是四個字湊在一起一點也不起眼,吸引力還不如唐滌生異曲同工的《花都綺夢》。有趣的是它竟然引發海嘯效應,《蝴蝶春夢》和《慾海春夢》接踵而至──後者改編瑪麗麥卡堤的《小圈子》,她得知一定氣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