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積金局去年11月推出強積金(MPF)半自由行後,據強積金顧問駿隆昨發表調查報告稱,供款人對強積金保障退休生活的信心以10分滿分計,信心表現由去年的3.7分跌至今年的3.3分,當中更有22%受訪者給予零分。
記者:董曉沂
另一積金局近月力推重點,為鼓勵中介人減低收費,惟近八成受訪者不知道基金收費已經下調。半自由行未能令普遍打工仔受惠卻換來反效果,駿隆行政總裁蕭美鳳認為,主因半自由行後供款人更關注強積金而發現不足之處,及在轉會期間遇到困難所致,呼籲積金局帶頭加強投資者教育。
翻查數字,半自由行推出後首七個月,僅約3%的供款人轉會,可見半自由行成效不大。而據駿隆所作的調查數據,有78%受訪者不發覺積金收費已下調,事實上,用以反映強積金收費的基金開支比率(FER),最新市場整體數字為1.71%,已較2008年底時的2.1%大幅下降。
銀聯信託行政總裁劉嘉時認為,業界已積極推動強積金發展,例如推出電子渠道,甚至加派人手但收費卻未有上升,即受託人已變相減價。中銀保誠行政總裁陳禹昌則稱,該行基金收費已經很低,相信難再有大幅減價空間。蕭美鳳估計,隨着強積金規模增加,年內整體FER有望跌穿1.7%。
蕭美鳳估計,半自由行後供款人發現市場上太多資訊,而保險公司及銀行亦因有不同的銷售監管,令供款人難以應對,更有逾三成受訪者因怕麻煩不欲處理轉會事宜,反映有不少人有需要卻未去面對,故積金局應帶頭加強投資者教育,讓供款人對強積金有更全面了解。劉嘉時亦稱,投資者教育非一時三刻可見效,呼籲市場給予耐性,但供款人必須自發性定期檢視強積金。
積金局被指為做而做
有業界人士表示,積金局近年的舉動有「為做而做」之嫌,例如考慮為不同基金種類設收費上限,最近則有意統一各受託人旗下預設基金(default fund)的設定,以上多項「指引」均難讓供款人受惠。
駿隆早前委託港大,向1,015個18至64歲的強積金供款人作電話訪問,發現有61%受訪者認為將強積金作為退休保障評為不合格,當中有22%人更給予零分。
一副24字的對聯影響蔡瀾一生,今集《亂噏24》,蔡瀾為你逐句解釋!
點擊以下連結,全集即時重溫!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