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端:怪獸家長概念股 - 丘亦生

金融雲端:
怪獸家長概念股
- 丘亦生

內地的金融體系究竟隱藏了多少壞賬,相信是一個連中央都滿腹狐疑的國家機密,也是對中國經濟好淡角力的一個重要依據。
就在這時,幾家專門收買不良資產的國企急着排隊上市,打頭陣的信達資產管理更打算在10月來港,集資過百億收購壞賬,從這些公司成立以來的歷史,我想不透它們上市的動機。
四家國有資產管理公司信達、華融、長城及東方資產管理,成立於1999年,專門向國營銀行收購不良資產,背景是亞洲金融風暴及國企改革如火如荼,中央容許不少效率低下的國企倒閉,令銀行手上的壞賬大增,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應運而生,充當收買佬,向四大國有銀行收購近1.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不良資產,令銀行的財政不致被壞賬拖垮,影響金融穩定。

恃財政部撐腰玩弄財技

當年收購過萬億次貸,資金來自何處呢?竟然是向銀行借!四家收買佬向四大國有銀行發行8,100億元的10年期債券,債券得到財政部擔保。這種銀行借錢給姊妺公司搬走壞賬的財技,頗像現時影子銀行的化妝術。
本來這種收買佬生意,不是沒有得做,只要深諳低買高賣的要旨,不過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坐的一屁股壞賬,不少是以接近面價購入,亦即假設債務是會全數回收的,完全有違收買佬的生意經,背後的考慮,可能是不想銀行出現大額撇賬。據報道,早期沽出的壞賬,有些僅以兩折售出,亦即虧損八成。
高買低賣的結果,是管理公司的財政情況比他們拯救的銀行好不了多少。因此當該批8,100億債券於2009年到期時,只償還了1,000億元本金,餘下逾7,000億元未償還部份,在財政部的「協調」下,自動再續期10年。這意味着,1999年的壞賬問題,由銀行的賬上轉移到管理公司的賬上,但歷經十年,仍未解決。
不過2009年打後,管理公司的還債速度突然加快,有研究統計,至2012年時竟合計減少了近4,000億元,僅僅信達便償還近2,000億元,即使不少壞賬因為經濟增長及透過債轉股等操作,回報有所改善。但作為一家2009年盈利僅44億元的公司,要在幾年間償還2,000億元也顯得異常勉強。當然,真正原因還不是財政部再一次幫手埋單,替幾家公司還本付息。
這幾年,四大管理公司積極多元化業務,擴充至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等業務,試圖沖淡獨沽一味收買佬的味道。今次為準備信達上市,中央於2010年再向其注資150億元,去年又引入渣打及瑞銀等策略投資者集資16億美元,加上上述的大舉減債,確實令其賬目靚仔不少。

透明度低 憂缺自理能力

不過,這些公司過去的歷史,有太多有形之手的干預,透明度又從來不高,難免令人擔心它們會像被怪獸家長貼身看護的港孩一樣,缺乏自理能力。
這些收買佬突然上市興趣濃厚,亦惹來外界連番揣測,是要迎接新一浪銀行壞賬潮嗎?會否地方債及影子銀行的潛藏壞賬,大得連中央政府也消化不良,要借助各路英雄慷慨解囊?還是希望一改以往做法,要用市場方式解決掉今次的壞賬問題?
無論是甚麼原因,要市場懂得欣賞這些股份,恐怕要花費不少唇舌,難道是買它們有怪獸家長的概念嗎?尤其是未來一兩年都是內銀抽水mode,《金融時報》早前粗略估計它們至少要套現過千億元。
早前招商銀行已公佈供股集資349億元,民生銀行也被視為抽水大熱,加上光大銀行、廣發銀行、哈爾濱銀行及匯商銀行都正排隊上市。要買金融股,似乎不愁選擇。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

一副24字的對聯影響蔡瀾一生,今集《亂噏24》,蔡瀾為你逐句解釋!
點擊以下連結,全集即時重溫!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