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通識:中國與歐債危機

爽通識:中國與歐債危機

1.歐債危機定義及背景資料

歐洲各國希望擁有龐大外滙儲備的中國能協助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等解決債務危機。資金圖片

‧歐洲債務危機是指自2009年開始,歐洲部份國家爆發的主權債務危機。歐洲多國政府承擔過多的國家債務,甚至超出自身的承擔能力,導致債務違約或破產危機。涉及債務危機的國家包括: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愛爾蘭 (歐豬五國)
‧2009年首先爆發債務危機的是希臘,它的國家債務是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13%,高達3,000億歐元。國際評級機構相繼調低希臘的主權信用評價,觸發希臘的債務危機及破產風險
‧歐盟國家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積極挽救包括希臘在內受債務危機困擾的歐元區國家。2010年歐盟批准7,500億歐元援助計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承諾提供2,500億歐元資金
‧在歐洲債務危機熾熱之際,歐洲各國將目光逐漸移向中國,希望擁有30,000億美元外滙儲備的中國能協助歐洲各國解決債務危機。這是全球化範疇內的重要議題,如果DSE考相關題目,你會如何處理「中國應否援助歐洲國家」的題目呢?以下將分析支持及反對中國援助的論點

2.支持中國援助的論點

‧首先,經濟全球化促使商品銷售市場越趨一體化,中國有必要援助歐洲國家度過債務危機,以防止中國出口市場萎縮,損害中國經濟。在經濟全球化下,中國企業產品的銷售不再局限於中國境內,而是售賣給全球所有國家,例如中國製的衣服、玩具銷往英國、德國、法國等國家。現時歐盟已超越美國及日本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當歐洲受到債務危機打擊,對中國的產品需求減少(2009年上半年中國出口到西班牙商品價值下降36.1%),將會嚴重打擊中國的工業生產、產品出口及工人就業。但如中國政府動用外滙儲備援助受到債務危機影響的歐洲國家,將有助恢復這些國家的經濟穩定,恢復他們對中國產品的需求,防止中國經濟受到歐洲債務危機的拖累
‧另外,經濟全球化促使金融投資國際化,中國政府應該援助歐洲國家以防止債務違約,導致中國政府及投資者出現嚴重損失。在全球化下,世界各國紛紛取消外滙管制,允許各國投資者在境內自由投資,這導致世界各國政府和投資者進行更多跨境投資,例如購買別國政府的債券。以中國為例,不但中國政府持有大量歐洲國家債券(2011年中國持有歐豬五國債券達1,140億美元),甚至連中國的銀行業和投資者也持有許多歐洲國債,例如中國銀行持有歐洲債券970億元人民幣。在歐洲國家債務危機惡化時,很可能出現破產,無法償還的情況,導致中國政府和投資者嚴重損失。因此中國政府應該援助歐洲國家,協助它們恢復經濟發展,防止債務違約和破產情況的出現,確保中國政府和投資者的投資安全
‧此外,近年因中國崛起而出現中國威脅論,中國在歐債危機下援助歐洲國家度過債務危機,正好有助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中國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加上近年軍事力量的提升,傳統強國例如美國、英國、法國等都視中國為世界秩序的威脅,中國國際形象較為負面。若果中國能夠在歐債危機下以龐大的外滙儲備協助歐洲國家度過債務危機,令世界各國明白到中國的崛起對世界並非威脅,而是對世界帶來正面作用。這能有效消除各國對中國的憂慮,獲得更多國家的認同,有效改善中國國際形象

3.反對中國援助的論點

‧現時中國國內的貧富差距擴大,自身仍存在眾多社會及經濟問題,中國應該集中資源處理國內問題而非援助歐洲國家。經濟全球化加劇各國的貧富差距,當中尤以中國為甚。例如貧窮階層往往缺乏資金進行投資,無法把握經濟全球化下所帶來的機遇;但富有階層卻能在經濟全球化下增加投資及獲利的機會,兩者差距因此擴大,造成社會出現仇富情緒和社會分化。另外,現時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醫療保障不足、山區教育資源缺乏等,都急需資金解決。因此有意見認為中國政府應該集中有限的資源解決內部迫切問題而非援助歐洲國家,以防止國內人民對政府產生不滿
‧歐洲國家面臨嚴重的經濟結構問題,單靠中國的資金援助不能有效解決他們的深層經濟問題。歐洲奉行社會市場經濟,強調社會財富平均分配,公務員普遍享有高薪高福利。不少經濟弱國不惜發行國債、借貸來大幅提高薪酬和福利。在歐洲國家仍未改善其財政狀況下,中國的援助不能有效根治問題,債務危機仍會繼續出現,中國對歐洲國家的貸款很可能出現極大風險及損失(類似例子:1998年俄羅斯債務危機,宣佈無法償還國家債務及貨幣貶值,導致債權國/債權人嚴重損失)
‧如中國援助歐洲國家,顯示中國更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可能會加劇傳統強國對中國的猜忌,不利中國的穩定發展。2010年中國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12年更成為全球最大貿易國,中國軍事力量也迅速發展,曾派遣軍艦越洋打擊索馬里海盜。中國的崛起被傳統強國例如美國視為對世界秩序的威脅,對中國持敵視和懷疑態度。如中國動用外滙儲備挽救歐洲國家,很大可能被美國視為中國希望藉此擴大國際影響力,威脅美國在全球的經濟和政治領導地位。很大可能導致美國視中國為競爭對手,甚至制定一些針對中國的措施,不利中國穩定發展(與前段改善國際形象只是觀點角度問題,言之成理考評局也能接受,但不能在同一篇文出現以免矛盾)

4.總結

對於中國而言,在權衡利弊之下,明顯可見如援助不但引致傳統強國的進一步猜忌,也可能帶來極大的經濟和管治風險。加上受債務危機影響最深的歐豬五國只佔中國貿易總額的3.5%,債務危機對中國經濟實際影響有限。明顯弊大於利,因此中國並無計劃大規模援助歐洲受債務困擾的國家

撰文:Hong Sir
遵理學校通識科補習名師
(周二至四刊登)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