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樹木年輪是大自然書寫的歷史書,香港大學地理系助理教授李金豹率領團隊,採集環太平洋2,222棵古樹年輪,發現年輪闊窄,記錄了過去700年氣候變化。每逢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特定地區雨水必然驟增或乾旱,令年輪變闊或收窄,年輪顯示出最近數十年厄爾尼諾更頻繁出現,衍生的極端天氣如洪澇或乾旱亦更頻密出現。
記者:潘柏林
厄爾尼諾現象有「聖嬰現象」之稱,出現時太平洋中東部地區海面溫度會異常升高,導致全球頻繁出現洪澇或乾旱,被科學家形容為「極端天氣發動機」。李金豹指以往科學家只有過去150年儀器收集的數據作研究,但今次港大聯合美國、阿根廷、智利多間大學,進行近20年調查,發現樹木一圈圈年輪記錄了厄爾尼諾現象。
全球最老樹4,800歲
李金豹團隊的研究員使用生長錐(Increment borer)鑽入樹木,取得比筷子更幼的年輪樣本,過程不影響樹木健康。採集的古樹最少有400年歲,包括現存世界最古老的樹,美國一棵約4,800歲刺果松的年輪。每當厄爾尼諾現象來襲,中亞、美國西南部和秘魯雨水必然驟增,令年輪變闊;印尼、美國西北部和阿根廷等地必然乾旱,令年輪收窄,環太平洋古樹年輪反映過去700年厄爾尼諾現象變化。
樹木年輪亦顯示十四世紀至十九世紀厄爾尼諾現象並不顯著,但自1880年工業革命後便持續增強,最近數十年更是最強烈波動的時期,超出正常的隨機波動範圍,反映厄爾尼諾現象很可能由全球暖化造成。研究又發現厄爾尼諾更頻繁出現,由20世紀初隔四、五年一次,變成最近數十年每隔兩、三年一次,極端天氣如洪水和乾旱更頻繁出現。
李金豹指本港和珠江三角洲受厄爾尼諾影響,洪水和乾旱將更頻繁和劇烈,颱風亦會更頻密,他憂慮一旦珠三角出現乾旱,本港的淡水供應將受威脅。研究下月會刊登在頂尖科學雜誌《自然氣候變化》,將來有助科學家建立更具體氣候模型,由目前半年前預測厄爾尼諾,有望提早至一、兩年前。李金豹指提前預測意義重大,「假如知道未來一、兩年變化,提前調整種植農作物,對糧食安全是很重要訊息」。
一副24字的對聯影響蔡瀾一生,今集《亂噏24》,蔡瀾為你逐句解釋!
點擊以下連結,全集即時重溫!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