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官員過去在外招商時,往往會跟想引入的外資大sell 「13億人一人吐一篤口水」千篇一律的故事。不過,當外資真的進軍內地,並且開始收成時,卻又會面對官方各種各樣的責難,蒙受賺取暴利的指摘,而最新的一招則是反壟斷,中此招者必須「打就企定」。
路透社最近揭密,指發改委上月底以紀念《反壟斷法》出台五周年為名,在北京一家酒店舉辦培訓會議,席間發改委反壟斷局一名處長徐新宇,向在場的30家跨國企業代表訓話,說他們中有一半不是正被調查,就是曾被調查,他又出示一些企業招認壟斷行為的信件作為範例,教導他們撰寫自我批評的悔過書。徐新宇更暗示,別外聘律師與國家對抗,否則只會被罰雙倍甚至三倍罰金。
在場的外資企業代表feel到這鼓氣焰,自然嘩嘩聲,這些跨國企業不是一般企業,而是蘋果、微軟、通用電氣、西門子、英特爾、IBM等龍頭企業。
反壟斷風 外資食到應
徐新宇沒有解釋為何有此取態,但路透社認為,發改委的反壟斷部門,很多官員都沒有法律背景,因此若能令企業自行承認錯誤,會省卻很多執法及舉證的工夫。為了鼓勵招供,發改委往往會對認罪的企業減刑,甚至免繳罰款。外資企業從來怕麻煩,一旦被發改委盯上,也只能認了,不敢在法庭公然挑戰發改委的裁決,以防往後日子更難捱。
內地的反壟斷力度突然急升,今年便相繼向韓國三星等六家國際大型液晶面板生產商涉嫌價格壟斷進行罰款,之後茅台、外國品牌奶粉、上海金飾等案件接連出手,速戰速決,結案罰款已共十多億元,遠超之前五年的罰金總和。
這股反壟斷旋風正捲至其他行業,進口汽車、醫療器械行業已成調查對象,外資科技公司也是高危行業。有說是因為斯諾登事件觸動了資訊安全的神經,兼且要就華為在美國被列入黑名單報復。早前已有官媒提出「去思科(Cisco)化」運動,呼籲驅逐思科及並稱為八大金剛的其他七家外資科技公司。
內地這種反外資情緒,會否令反壟斷的執法有傾向性,我不敢武斷,但即使傳聞中發改委稍後將向電訊、銀行及石油服務等國企壟斷的行業開刀,我也懷疑執法的力度是否同樣肉緊,始終「左手又係肉,手背又係肉(黎明版本)」,而且壟斷本來就是體制賦予這些國企的特權,如何可以扭轉?
嚇走長線資金 手尾長
無論如何,上述閉門會議告訴我,這種雷厲風行的運動式執法,外資肯定不習慣。如果有聯手合謀行為,又或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發改委大可調查搜證,一旦掌握足夠證據,便採取行動,但至少要讓對方有合理辯解的權利。焉有叫人坦白從寬,自動自覺寫悔過書,又以罰則加倍來禁止外聘律師,這算是哪門子的執法?
內地經濟放緩,已經搵食艱難,還要面對反壟斷執法的不確定性,在這種陌生的環境,很難不感到敵意,難怪近期有不少外資,也感到意興闌珊,重新檢討在內地的投資策略。
近月熱錢已開始流出內地,短錢不戀棧不算大問題,但若果連着眼長遠的外商直接投資(FDI)也撤出,才真正是搞出個大頭佛。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
一副24字的對聯影響蔡瀾一生,今集《亂噏24》,蔡瀾為你逐句解釋!
點擊以下連結,全集即時重溫!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