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交易】帛琉人冇魚食 遊客罪大惡極

【海底交易】帛琉人冇魚食 遊客罪大惡極

帛琉,一個位於西太平洋的島國,以海洋資源聞名於世,也是珊瑚魚的產地。於1950年至2008年五十年間,帛琉便出口超過二十萬公噸的海鮮,而國民亦一直以魚作為主要的食糧。然而,近年當地人竟然無魚可吃。

早於九十年代,漁民為了滿足海外市場而過度捕獵,已令魚愈來愈少,更有二十種石斑魚瀕臨絕種。故此帛琉政府1994年便禁止漁民捕捉石斑,2008年更加禁止所有活珊瑚魚的出口。可惜,法網始終有漏動,此等措施都不能保護海洋資源。因為近年帛琉旅遊業興起,不少遊客專程來吃海鮮。而漁民為了賺取利潤,便把近半漁獲直接賣給本地餐廳或酒店,再轉售給遊客。餘下的另一半魚獲,根本不足夠供應當地市場,結果當地人居然要從國外入口包裝糧食。

港大海洋生物教授Yvonne Sadovy表示,除了帛琉之外,斐濟及所羅門群島等等的小島,都出現不同形式的魚荒。她指如果情況持續下去,魚類物種很快便要消失,消費者會失去海鮮,商人會失去貿易機會,漁民會失去漁獲,造成「三輸」的局面。其實,Yvonne並非反對進食海鮮,相反她跟許多港人一樣很愛吃魚,不過她卻有自己一套保護海洋的吃魚方法。她會跟着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的海鮮指引,選擇環保海鮮來食用,這樣既可享受美味的魚,又可以保護海洋。

在全球化之下,全人類等於同桌進食。如果持續過度消耗海洋資源,最終不止帛琉,甚至連身在香港的我們也可能無魚可吃。

記者:葉瑞媚

愛地球 齊齊Go Green: http://green.appledaily.com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