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SPENDER:雀迷自建萬呎珍禽樂園

BIG SPENDER:
雀迷自建萬呎珍禽樂園

建築商人李玉德養的寵物都絕非等閒。變種的象牙色白化盾臂龜、逾百磅重的象龜;就算養狼狗,也養到去德國參加比賽;2003年他又試過憑一尾銀鱗昭和在第35回全日本總合錦鯉品評會中奪得國魚賞,是首名香港人奪得該項榮譽。他有雀王之稱,純為自娛,飼養的雀鳥品種和數量是全港之冠,全港僅得三隻的菲律賓犀鳥、國家二級保護的藍綠鵲他全都有,其萬呎私人雀鳥園,高𥧌時期飼養的雀鳥,比從前海洋公園展出的還要多。
記者:黃子配
攝影:梁志永

經營建築工程公司的李玉德參與過科學園、機場等多項地基工程,2001年時他用百多萬元將粉嶺居所旁邊的一片萬多呎的果園買下,變成自己的寵物樂園,自行設計及買材料建造一個逾千平方呎的錦鯉池,飼養廿多條大錦鯉,四周種滿馬尾松、石榴樹等植物,溥儀後人愛新覺羅啟蒙是他的朋友,早年來參觀過後,為他這個寵物樂園命名為「真趣山房」。
在荃灣一帶長大的李玉德,自小已七兄弟姊妹一同周山跑,上山捉魚,捉鳥,捉金絲貓,多年來幾乎樣樣寵物都養過,記者在他粉嶺的萬呎家園遊走一圈,就像在參觀動物園一樣,條條逾一米長的錦鯉、百多磅重的象龜、十多萬一隻的三線盒龜、來自印尼的翡翠巨蜥分佈在不同角落,他又剛購入了一條仍未到港的緬甸圖騰龍吐珠,打算在後園改建一個大魚缸飼養。

【菲律賓大犀鳥Rufous Hornbill】 菲律賓最大的犀鳥,主要集中在呂宋島一帶,現時剩下的數目稀少,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已將之列為近危類別。香港現時共有三隻,李玉德去年透過供應商以17萬元買下其中一對,由於牠們慣於棲息在熱帶雨林之中,最初並不適應香港的氣候,雄鳥更曾經幾乎凍死,其後得李玉德連續治療一星期,大量餵飼飼料和水果才得以痊癒,是他最疼愛的雀鳥之一。

李玉德的私人鳥園超過萬呎,把數十種鳥類分門別類飼養,打理得井井有條。

除了雀鳥,李玉德也養了其他稀有動物,包括逾百磅重的象龜及白化盾臂龜(小圖)。

品種比海洋公園還多

每養一種寵物,他總是瞓身投入,書房內隨處可見參考書籍,試過為建造一個如泳池般大的錦鯉池而搬屋三次;為了養龜,他又特別從美國訂購每個價值數千元的盆子回港作牠們的棲所。
他還建了一個私人雀鳥園,飼養自己從世界各地尋得的珍貴禽鳥,多年來只得數名朋友參觀過。甫進去,就看到內裏放置了數十個巨型鳥籠,華麗地鳩、冠冕鶴、呂宋紅心鴿、綠孔雀、犀鳥、喇叭鳥……一共有數十款不同品種的雀鳥,總數量多達數百隻、幾乎都是最稀有的品種。
最初只是養籠鳥的他,因為越養越覺得雀鳥形態及顏色多變,飼養學問多,挑戰性大,就透過雀鳥入口商替他進口稀有品種,高𥧌時期有逾百品種、2,000多隻雀鳥,其私人鳥園比從前只得80多個品種的海洋公園雀鳥天堂還要多。

【綠簇舌巨嘴鳥Green Aracari】 全球最細的巨嘴鳥品種,羽毛以綠色為主,來自南美洲東北部,身長僅得約10吋,喜歡棲息在雨林及樹梢上,香港甚少見,李玉德幾年前透過入口商以3萬多元買下了一對,現時海洋公園的熱帶雨林天地亦有該品種。

【托哥巨嘴鳥Ramphastos Toco】 又名鞭苔巨嘴鳥,是體形最大的巨嘴鳥,全身約長55至65厘米,其喙部則約長20厘米,足足是身長的三分一,呈橙黃色,腹部及頸部則呈白色,主要分佈在南美洲,多數棲息在草原及低地。曾有研究顯示巨嘴鳥的喙能儲存及釋放熱能,有助在炎熱的天氣下降溫。

【維多利亞鳳冠鳩Victoria Crowned Pigeon】 主要分佈在新畿內亞北部,體形巨大,主要在地上慢慢走動,撿食從樹上掉下的果實及種子,又或是靜靜站在樹枝上棲息,甚少展翼飛翔。

養雀,他要養最罕有、最矜貴的品種,每買一種新的雀鳥回來,他總會廢寢忘餐地鑽研,直到完全了解為止,當初買黃鶯和大嘴鳥回來,就自行研究令雀鳥羽毛顏色更鮮艷的方法,最後發現只要在日常飼料之外再餵生果就能影響毛色。
雀鳥飼料也有十多種,他會因應品種而餵飼不同的種類,如雉科就甚麼都餵,鴿類就餵大量黃豆和眉豆。他又花近7,000元從英國訂了一部孵蛋機回港,近年開始自行繁殖雀鳥,成為香港第一個成功繁殖黃頸裸喉鷓鴣的養家,下一個目標是要繁殖現時全港僅得三隻的菲律賓大犀鳥,「最新買的犀鳥才一歲,但牠們要到6歲才性成熟,繁殖牠們是我下一個目標。」
去年聖誕節前夕,他覓得一對現時全港只得3隻的菲律賓犀鳥回港飼養,隨後的飼養經歷最令他難忘,剛到港那幾天天氣只得攝氏幾度,慣常在菲律賓熱帶地區生長的犀鳥因不適應香港的嚴寒天氣,幾乎冷死,李玉德發現後立刻將牠拿去室溫攝氏30多度的房間休養,每日親自餵飼塞滿飼料的生果,雖花了一星期終於把牠治癒,但李玉德仍然非常內疚,「我一直以為犀鳥多羽毛,一定很抵得冷,但原來不是,差點因為自己的大意而失去了一條生命。」

【鳳冠火背鷴Lophura Ignita】 雉科,冠部細小,面部呈藍色,像戴了面具一樣,腹部呈橙紅色,尾部則呈黃色,外形似孔雀。原本主要分佈在馬來西亞、泰國、蘇門答臘等熱帶地區,但近年已逐漸失去棲息地,已列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近危類別。

【藍綠鵲Cissa Chinensis】 分佈於中國南部沿海地區及東南亞一帶,主要棲息於低山山丘或熱帶樹林等濕潤地區,喜愛單獨活動,數量越來越少,已列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冠冕鶴Crowed Crane】 原產於非洲,身形高大,毛色亮麗,羽翼豐滿。頭頂有呈黑色且光滑柔軟的絨毛,上面又長有一大簇金黃色,形似皇冠的羽毛。李玉德現時飼有三對冠冕鶴,其中一對更是由他親自繁殖。

【華麗地鳩Pheasant Pigeon】 約長45至50厘米,尾部像雉科鳥類,由20至22條羽毛組成,是地鳩科中較獨特的品種。胸腹部多呈紫色或藍色,主要分佈在新畿內亞山的山丘低地或雨林地區,以種子及掉下來的果實作日常食糧。

【非洲地犀鳥Ground Hornbill】 主要分佈在非洲中南部地區的特有品種,體形龐大,身長可超過100厘米,喉嚨部份呈一個紅色氣囊。地犀鳥多數棲息在樹上及陸上,甚少飛行,其奔跑時速可達每小時30公里,主要捕食蛇、青蛙、魚等。李玉德最初買了一對,但其中一隻在早幾年因不適應香港氣候而凍死。

心痛問題飼料害死雀

06年他又試過因飼料出現問題,發現成份竟包括紙皮、木碎和粟粉,令部份雀鳥生滿腫瘤,有數百隻更死亡,損失慘重。每次經歷教訓,李玉德覺得心痛肉赤,但卻視之為推動力,「交學費是養每種寵物的必經過程,每次都推動我應該更加投入。」
他多年來光是花在寵物身上的金錢已超逾千萬,最瘋狂一次是花300多萬買了數十款雀鳥回來,也試過用20多萬只買一隻大型的南美鳳頭雉,在別人眼中是奢侈,但他卻有不一樣的看法,「我覺得錢只是其次,最重要是享受過程,打理雀鳥雖花心機,但辛苦過後能夠得到成就感和認同,而且受到別人的尊重,那種開心和滿足是不能用錢衡量的。」

李玉德的大屋偏廳有三大個特別訂做的紅酸枝木櫃,一共放了廿多個以前養籠鳥時用過的名貴鳥籠。自從建造了私人雀園後,他改養其他體積較大的雀鳥,籠鳥全都送人,剩下的鳥籠則全都留起作收藏。

此竹造的「十八羅漢籠」,兩側以人手雕刻了十八個羅漢,層次分明。李玉德又用真金鑄造了一隻小金叉和盒子架在籠邊,以固定蟋蟀和生果。

這個價值數萬元,全用象牙製造的鳥籠手工極度精細,雕刻在頂部四角上的雀鳥全都不同形態,李玉德91年曾移民加拿大,94年回流香港時特地手提該雀籠回港,是他最珍而重之的收藏。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