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患了「健忘症」還是利慾薰心,居然有部份立法會議員及政團積極配合地產界的「反辣招大行動」,以各種方法向政府施壓,包括提出大量修訂,希望廢掉「遏抑樓市措施」的武功,或至少令辣招變成溫溫吞吞的「無味」招數。可是,一旦打擊樓市的辣招被廢或被減辣,過去幾年那份非理性亢奮肯定捲土重來,甚至變本加厲,想置業的市民只有更望樓興嘆,而整體經濟也將會進一步扭曲。
正如我們一再強調,當前香港樓市最大的危險是那種樓價長升長有的心態,是那種「有買貴冇買錯」的錯誤心理。因為只要這樣的心態不改變,樓市再創天價,樓價再瘋狂仍能吸引買家入市,誰也不管經濟基本因素或市民負擔能力。事實上過去兩年多天天向上的樓價不但打破九七年的高價,還間接助長樓價只升不跌的神話。試想想連九七年高位買入的蟹貨也有利可圖時,誰還會在意樓市或樓價風險?現在特區政府推出一些遏抑炒風的措施,只希望控制一下熾熱的需求,提醒一下買家入市的風險,扭轉一下部份人對樓市的不合理期望。假如連這樣的做法也不容許,也因為地產界的巨大壓力而來個七折八扣,那麼誰也不會相信政府有能力穩定樓市,炒家將會更瘋狂炒賣,真正用家將會更恐慌,最終促使樓價再次上升,並極可能升得比過去兩、三年更高更快。
事實上在政府推出辣招大半年以來,樓價不過稍稍保持穩定,沒有再像海鮮那樣天天不同;樓市成交也不過比最興旺時淡靜了一點。換言之,辣招仍未見到成效,樓市仍未真正平穩下來。在這個時候就要減辣,就任由地產界再大玩升值遊戲,令市民再次恐懼不安。對社會及市民來說這實在是利慾薰心,不負責任。
從整體經濟來看,香港樓市明顯處於泡沫狀態,不管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國際評級機構或經濟研究組織都確認香港樓價不僅貴絕全球,更遠遠超過市民的負擔能力,更遠遠脫離經濟實質表現。單單從○九年到現在,樓價上升已達七、八成或更大,可香港經濟年增長率不過百分之三左右,市民收入增長也開始放緩。縱使樓價在現水平穩定下來,一般收入市民用上十年收入仍未能買入一層四百呎的中小型住宅。也就是說,今天的超高價完全是低息環境加上游資熱錢短期炒賣的結果,根本不反映香港經濟實力與市民收入變化。假若放寬打擊炒賣措施,迫使辣招減辣,稍為平穩下來的樓價將會掉頭猛升,重蹈辣招推出前的瘋狂狀態,令樓價更進一步跟實體經濟脫節,令樓市泡沫進一步膨脹,到樓市因利率回升而轉勢時,樓價將會跌得更低、更厲害,重創銀行、金融以至各行各業。
九七年底樓市從高峯轉勢,幾個月間樓價便跌三、四成,所造成的是長達七年的低迷與凋蔽。今次政黨要辣招減辣,催生的泡沫將比九七年驚人得多,一旦爆破後所造成的破壞將會更大更持久。九七年的慘痛教訓大家都忘得一乾二淨了嗎?
應該看到,近期資金開始從新興市場撤回歐美等發達國家,各地金融市場包括香港已充滿「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味道,金融風暴重臨不是不可能的事。面對這樣的危機,政府及立法會該做的是穩住經濟,穩住樓市,做好防風措施,減低風暴可能帶來的損害。偏偏一些議員及政黨卻反其道而行,向穩定樓市的措施開刀,要令樓市泡沫再次膨脹,這除了有利「肥到着唔到襪」的地產界外對誰有好處呢?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