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買到飛入場睇《狂舞派》,這套冇明星、冇投資的電影,單憑口碑仍可力撐票房,證明香港電影,還有眼睛雪亮的觀眾。劇情有輕鬆搞笑、有勁舞勵志,但導演黃修平的中心思想,才最打動人心:「為了夢想,你可以去到幾盡?」實在值得很多人反思,不只年輕人,還有父母。
早前文憑試放榜,有位乒乓神童因要練波,只用同學十分一時間溫書,仍獲港大法律系收錄;面臨應該讀書,還是放棄學位專心打波、博入明年奧運的人生抉擇。這議題在我的家人和朋友中激辯了一周,不出意料,多數家長都痛陳:「梗係讀書重要!」、「打波邊搵到食?」這些話。
我也是家長,意見卻相反。首先法律系年年都招生,考取學位是20歲、25歲,甚至30歲都可做的事;但投身運動員,只有短短幾年時間,參加奧運更可能是一生,甚至好多人的好多生也做不到的事,有機會,應該做邊樣?
最重要是現今父母最擔心的,應不是「阿仔掛住打波」,而是他百無聊賴、欠缺目標方向,渾渾噩噩一世。如果仔女像《狂舞派》女主角那樣,自小發現心中那團火,還狂熱投入去到盡,做父母的,不應把火撲熄,反而該萬幸才是!我深信只要認真、投入,香港地冇話邊行搵唔到食。你喜歡捱更抵夜打着自己討厭的工,賺來美酒佳餚,但吃落無味;還是每天做着自己熱愛的事,飲淡清水都甜入心?
一副24字的對聯影響蔡瀾一生,今集《亂噏24》,蔡瀾為你逐句解釋!
點擊以下連結,全集即時重溫!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