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Sorry Money - 曾志豪

SM=Sorry Money - 曾志豪

根據非正式統計,慈善團體近年收益應該有長足的增加,應該經常收到一大筆突如其來的捐款,我計設了一個名稱形容這些捐款,叫做「SM」……不是性虐待的SM,是Sorry Money,中文譯作「對唔住囉,我最多捐錢啦。」
早期有名的Sorry Money應該是董生年代的梁錦松偷步買車事件,當時梁錦松道歉並捐出車價差額兩倍,但慘遭當日高尚的香港社會圍毆「捐錢大晒咩﹗」
諷刺的是,捐錢真係大晒,之後香港政客,每逢遇到甚麼政治醜聞,第一時間指定動作都是「捐錢」。林奮強被指非法回佣,當時他便說自己早就決定把額外佣金「捐出」;明星也試過醜聞纏身,甚麼涉非禮的案件,最後也是捐錢道歉。早前大學生被指攞北河街燒臘店明哥着數的風波,最後也跟足大人規矩,捐錢解決。
最新鮮滾熱辣當數國泰招待議員到法國考察收飛機,結果輿論狠批,民主黨何俊仁涂謹申認衰,把機票錢捐出,隨後葛珮帆也二仔底死跟照捐。
阿哥捐錢阿姐也捐錢,捐錢次數愈頻密代表犯錯次數愈多,這是一種新的社會共識嗎?有錯便捐,Sorry Sir無誠意,Sorry Money才夠實際。
我幻想這些受助的慈善團體,會否如實向他們受助人反映真相:「小朋友,你地今個月多咗捐款可以用,你地下次見到啲官員議員,識得點講啦?」
「知道!多謝官員叔叔議員犯錯,我地先有新衫着!」
年度埋單,除了公布政客的民望,還要公布捐款數字,直接反映有無做錯事。
犯錯是社會慈善事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下次賣旗的學生也可以講一句:「先生,買支旗啊。你唔買,你Sure呢世仔無做過錯事?係囉,買支旗,捐出SM,好過求平安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