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不少人以成為專業人士作奮鬥目標時,卻又有人捨專業而轉戰出名辛苦又困身的飲食業,為的是對食的執着,或者是一份情意結。他們一個本是市場經理,一個曾是腦科醫生,不約而同地選擇開食店,達成自己的夢。
記者:何嘉茵 攝影:劉永發
經理入街市
重現街頭舊味
甫進入慈雲山的好運街市,除了聽到小販的叫賣聲外,遠處還看到一間小食店,古雅花紋的牆身掛着「懷舊九仔粉」招牌,充滿六七十年代格調,沒想過迎接我們的是位束着短髮、打扮時尚的女子──Wing。老闆Wing與一般中產階級無異,97年中文大學工商管理系畢業後,曾在上市公司擔任市場經理,是高薪一族,但她還有未圓夢想……
「七十年代,父母喺葵涌做小販,媽媽用木頭車賣九仔粉同豆漿,爸爸就賣豬腸粉,佢哋就係咁養大我哋四姊妹,細細個我要幫手睇檔,中三開始幫人補習賺學費,半工讀下讀完大學。」長大後,Wing成了七八十年代舊物的收藏家,似乎想追回昔日逝去的童年,「自己好鍾意黑膠碟、玩具等舊嘢,屋企有過萬件收藏,但味道就儲唔到,好似𠵱家好難搵到正宗嘅九仔粉,出面餐廳嫌製作麻煩,就用銀針粉代替,呢一代好多連九仔粉都唔知係乜。」九仔粉是昔日廣東的家鄉小食,據說是源於一位排行第九的孝子除夕夜為老父煮的一碗美味粉糰,故取名「九仔」,亦由於頭尾尖尖像狗尾巴般,所以又稱「狗仔粉」。
街市見人情
「以前媽媽凌晨兩點就會起身煮九仔粉,粉條要喺滾水上搓,佢雙手搓到甩皮,但幾辛苦都好,媽媽都話只有手作先係最好味,仲記得佢每次煮九仔粉,嗰種香味總會整醒我哋。」為了尋回這種香味,Wing不惜離開花花世界,花了一年時間向媽媽學習此手藝。小本經營要維持生計已難,更遑論賺大錢呢?「我只希望將呢種消失嘅味道重現,喺街市開舖,會搵到商業社會見唔到嘅人情味,簡簡單單幾好!」Wing每朝四時起身磨豆漿,八時開店搓粉條,一星期做足七日,做到雙手脫皮,有苦自己知。「做小販始終係低下層工作,父母最初都反對我開舖。不過,喺佢哋身上學識要認真處理每一樣細節,雖然豬腸粉價錢好平,但我爸嫌供應商交嚟嘅麻醬唔夠香,寧願花時間自製花生醬,呢種堅持好難得。」
九仔粉點做?
九仔小食(6903 8270)
地址:慈雲山中心1樓好運街市1號舖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