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學民思潮今日宣佈公民提名約章簽署結果,有學者透露《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陳弘毅正研究包含公民提名元素的普選特首建議,獲公民提名或提委會十分之一成員提名的人士,均可成為特首選舉「申請人」,至於能否成為候選人,要視乎特首候選人數目是否設有上限。學者質疑有關建議仍為特首候選人數設限,又指提委會若篩走公民提名候選人,選舉制度公信力將受質疑。
記者:林俊謙
公民提名特首候選人方案一直受建制派批評,不過真普選聯盟與公共專業聯盟昨日舉辦政改論壇上,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政助陳岳鵬對公民提名態度似乎有鬆動。陳強調根據《基本法》,「提名(特首候選人)一定係要喺提名委員會入面」,卻未有完全否定公民提名的可能性:「一個方案如包括公民提名元素,如何可以同時體現到提名權在提名委員會中,呢個係值得大家去諗。」
承認提委會機制權威
出席同一論壇的香港政策研究所名譽行政總裁馮可強亦透露,本月曾與陳弘毅討論公民提名可行性,他認為陳弘毅並不反對公民提名,又指陳正研究包括公民提名元素的普選特首提名方法,建議任何人只要取得一定數量公民提名,或提名委員會十分之一委員提名,均可成為特首選舉「申請人」。至於如何由「申請人」變成候選人,馮指要視乎特首候選人是否設有上限,若候選人規定只有四至五人,則由提名委員會由「申請人」中選出「候選人」。
馮指陳弘毅建議的好處,是承認提名委員會機制提名的權威性,至於特首候選人數若然設限,是否代表獲公民提名的「申請人」,仍可以一定能成為候選人?馮稱有關方案「未去到咁細緻」,「佢(陳弘毅)講緊係啲理念嘢」。本報昨日嘗試接觸陳弘毅了解建議內容,但至截稿時未有回應。
限參選人影響公信力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表示,從未聽過有民主國家會限制特首候選人人數,「只准四至五人參選?我哋真係未見識過」。若政府為特首候選人人數設上限,將有機會出現小圈子產生的提名委員會,篩走公民提名人士的情況,指若然獲相當數目公民提名的人士最終不能入閘,「成個選舉制度公信力都會備受質疑」。
另外,拒簽公民提名約章的工黨,昨對約章提出修訂,建議改為爭取公民聯署提名特首候選人為最優先目標,以及立法會議員表決普選方案時,須依循直接民主、全民投票的結果。而多名民主派功能組別議員,包括資訊科技界莫乃光、會計界梁繼昌和教育界葉建源均稱,現階段不會簽署學民思潮約章。
陳弘毅近期對特首提名方式言論
•2017年普選特首提名門檻太高,違反國際對普選的要求
•泛民能否參加特首選舉是政改關鍵
•提名委員會以「整體提名」決定特首候選人,不代表一定要用預選
•建議特首參選人收集到一定數目提委會成員提名,只需提委會整體察悉或認可,就可成為候選人
•中央可在法律上研究確保罷免特首權力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