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並不意味着鬥爭的結束,而是開始。」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
馬丁路德金主張的公民抗命運動,未來可能會在香港以「佔領中環」形式上演。美國佛羅里達州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歐提茲(Paul Ortiz圖)接受我們專訪時指,馬丁路德金曾策劃佔領華盛頓運動,那是1968年的窮人運動;為對抗經濟不公義,他希望透過干擾政府運作,迫使美國國會面對問題,提出有效措施,解決貧窮問題。
歐提茲指雖然馬丁路德金同年4月4日在田納西州孟菲斯被暗殺,但佔領華盛頓運動仍然按他的計劃進行,全國基層市民在華盛頓紮營,干擾華府運作,進行非暴力公民抗命。而事實上,馬丁路德金一波又一波的公民抗命運動是相連的,1963年華盛頓《我有一個夢想》遊行,就孕育了1968年窮人佔領華盛頓運動。
他解釋,公民抗命運動的要旨是:社會上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民權領袖推動行政長官、議員、政黨、法官等有影響力人士參與解決;若政府無視問題,敵視民意,對問題置之不理,民權領袖就會推動公民抗命運動,干擾社會日常但不公義的運作,因為正正是這種沒有作為的政府日常運作,令社會問題不斷惡化。「公民抗命運動」堅守和平、非暴力,但同時是果敢的,對準目標進行直接行動,佔領問題所在地點,如政府大樓,推動民主及社會改革。
1968年貧民佔領華盛頓
歐提茲以佛州學生組織最近佔領州政府行政大樓為例,指在17歲黑人學生馬丁被社區保安員齊默爾曼槍殺、法庭判處齊默爾曼殺人罪不成立後,學生認為州政府對種族定型、種族歧視問題視若無睹,於是發動佔領州政府運動,在州政府行政大樓、州長辦公室外舉行長達31天的佔領運動。他們在州長辦公室外席地而睡,透過干擾行政單位日常運作,揭示政府假面具,指出政府不能代表市民,不能解決社會問題的虛偽,但又偏偏依戀權力,拒絕交出權力,霸着官位不做事。
一副24字的對聯影響蔡瀾一生,今集《亂噏24》,蔡瀾為你逐句解釋!
點擊以下連結,全集即時重溫!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