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你每月人工只得一萬蚊,但個個月都要花一萬五千蚊,可是你不但不介意欠債,而且開支繼續越來越大,估計未來每個月要用三萬!身邊人會叫停你嗎?
這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嘗試做的事,剛剛在八月二十日,香港分會的生態足印項目主管張志華便在記者會上形容,當日是這一年的「里程碑」:「今日之前地球還是頂得順,但今日之後,是使大咗,超支了,出現了我們所說的『生態赤字』,我們在用的都是下一代的資源,今天是一個嘆息的日子!」
這些說話,大家都不是第一次聽到了,早在七十年代開始,人類已經開始透支地球的資源,2008年已經在用1.5個地球的資源,而2050年更需要足足三個地球。大家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可是,眼睜睜看住要撞牆了,卻沒法叫停。
「馬力」這個單位,最初真的和馬有關,發明蒸汽機的瓦特用馬匹拉力來比較,把一馬力,定義為「一匹能拉動三萬三千磅並以每分鐘一英尺走動的馬所作的功率」。馬要吃草,地能長出多少草?能養多少匹馬?人類的發展是和眼前的土地資源緊緊扣着的。
當蒸汽機燒煤炭,一個引擎便能取代了五百匹馬,人類發展不再受制於人力或動物,蘊藏在大自然間的化石燃料,由煤炭到石油、天然氣,嘭的一聲,讓人類起飛!只是這些化石燃料用完並不會再生,除了漸漸透支地球的資源,還把億萬年前的二氧化碳都釋放出來,突然大增的溫室氣體,導致氣候變化。
以前人們會說:石油用完,人類就慘了,可是現在才發現,石油還沒用完,氣候變化已經影響到生活,雨林大幅地消失,物種也在滅絕,水資源亦告急。透支地球資源,是對不起下一代的?抱歉,我們這一代能否安老,也說不準了——三十多年後你多少歲?按如今的濫捕速度,2050年再也沒有海魚,沒有野生魚苗也就難以養魚,連魚也活不下去的地球,人類能夠怎樣?
整個地球的大問題,一個小小的香港人,能做甚麼?居然,又比想像中多:「如果不是用土地面積,而是用『生態足印』來計算,香港在地球的影響力,排行第二十六位!」
香港人的透支情況是驚人的:得三千蚊(香港人均生物承載力只有0.03地球資源公頃),卻在用四十七萬元(4.7地球資源公頃)。香港人欠下的債,是其他地區的人們在還的,而這債也開始落回自己的頭上:越來越極端的天氣,今年夏天到底下了多少場大雨?內地卻是高溫乾旱,影響收成,糧食價格可能進一步上漲。
而且比起2010年,WWF當時計算香港人均在用4.0地球資源公頃,這三年來,香港人用了更多生態資源,可是有變得快樂嗎?
關鍵是精打細算——這恰巧是香港人的強項。一千蚊可以亂花如一百蚊,也可以用得超值,不影響生活質素。我們不可能都變成原始人,回到無電的時代,而是要更懂得善用資源。《EQ》的作者Daniel Goleman在2010年便寫下《綠色EQ》:「人們不但需要有『環保意識』,還要升級,有『綠色EQ』去作出判斷。」
香港的生態足印分佈,最高來自商品。WWF調查香港人買衣服的習慣,結果頗荒謬:八成人都不認為自己買衣服過度消費,可是超過八成人,每個月會買一到五件衫,有少數人更買超過二十件衫。個個月都買新衣服,可是大部份人八成時間,都在穿那兩成的衣服。買新衫,不如先執衣櫃!
更長遠的方向,是要掌握更多資訊,例如一些衣服品牌已經有「碳標籤」顯示由生產、運輸、到銷售的過程中,不同衣服的碳排放,顧客除了考慮款式價錢等,也可知道對環境的不同影響。可是我親身問過這品牌,並沒有把這類有「碳標籤」的衣服運來香港銷售。
又多一個理由羨慕台灣,台灣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開設了「台灣產品碳足印資訊網」,由一包貢丸、一杯飲料、到一本雜誌,都列出有多少碳排放,除了講清楚來自原料、運輸、銷售、報銷等整個產品生命周期各階段的碳足迹比例,並且要承諾三年內,用甚麼方法減少多少百分比的碳排放。台灣人均用4.34地球資源公頃,數字不比香港少很多,但因為這些資訊,台灣人可以比香港人更容易善用資源。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