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一代的口頭禪:搞到家嘈屋閉,有咩好?
可以和諧相處的話,誰想動氣吵架?可以交流討論,誰想吵鬧得永無寧日?可是一家人,即使是一家人,有親情做後盾,一遇上紛爭,即時使出獨沽一味的「一人少句」,有理無理,把想說的話都硬生生吞回肚裏,從此就家和萬事興了?若爭拗是因為相處出了問題,矛盾會在噤聲中自動消融?吵架後的冷戰固然令人難受,更難堪的是無言而歸於好,從此只說漂亮恭維話,禮貌得陰陽怪氣,然後,靜待下次必然的爆發。爛在肚裏的說話,有理不能說清的委屈,成全了讓左鄰右里姨媽姑姐觀看的塑膠幸福,或者逼出離婚的動力,不然,就是離家出走,如移民遠離是非之地。
對,我又學人用比喻,不是說家是香港嗎?
用尊嚴與原則交換得來的寧靜,其實叫死寂。在死寂家庭中成長的乖孩子,在只容得下風花雪月的社會,樂活在安全地帶的居民,搞不好只學會自宮式的忍讓,害己害人,慣於急功近利的妥協,成為獨裁者最歡迎的順民。
與其貪圖一時好過,不如就從慈眉善目的殭屍,變回一個會吵鬧的有血有肉的人好過。相嗌唔好口,暫時唔好口唔死得人,吵鬧的噪音,宣洩了彼此的情緒、暴露了彼此的矛盾,初則口角,繼而不動武,反而氣洩了,就好好把問題攤開來討論。我有一個過於良好的意願,吵架也可以是討論之母,如果雙方還算文明,不滿足於只有立場而沒有論據的話。 我們何以會那麼忌諱爭論害怕吵鬧,怕到一吵就覺得香港淪陷了,怕問會吵起來的根源?有次某人跟我說,你這個歌詞,可不可以……現在這個題材,讓我想起那個什麼什麼論壇,很煩,沒人會喜歡聽這個。得了,收到了,典型的愛寧靜一族。城市論壇沒錯有許多無補於事的噪音,但也多虧這惱人分貝的聲音,讓我們有機會聽見雜音如何掩蓋了討論。除非你以為轉台就可以讓衝突消失,而這些爭執永遠沖不到你頭上來。多少人帶着悲憫的陳腔,哭香港的喪:唉,港府無能,中央無道,香港噪音不絕,一片吵鬧,唉,悲哀。不,最悲哀莫過於在無能無道的亂局下,依然無聲無息無動於衷,無事發生過一樣祥和,最後死相還詭異地安詳。不,怕吵的不知幾多人,此情此景,吵是應該,唔吵就悲哀。(爭論與吵架二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