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利Sir一生 猶看港歷史元老級人馬 拄枴堅持到場

憶利Sir一生 猶看港歷史
元老級人馬 拄枴堅持到場

【本報訊】政經界元老利國偉,昨舉行遺體告別儀式,喪禮極盡哀榮,最高法院前首席大法官楊鐵樑致悼詞時指,回顧摯友一生經歷,「猶如翻看一部近代香港發展簡史」;其小女兒利宛虹答謝詞中覆述點滴往事,盡顯父親堅毅及決心;而十位重量級扶靈嘉賓中,數位年過八、九旬的元老級人馬,「棟住枴杖」送別利Sir最後一程,場面令人動容。
記者:劉美儀 董曉沂 李芳芳

10名政商界重量級人物,包括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前行政會議召集人鍾士元及前首席大法官楊鐵樑等,為利國偉扶靈送別。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昨以署理特首身份出席喪禮,約早上10時05分抵達香港殯儀館,坐在禮堂右邊第二排(扶靈嘉賓後排)首個座位。昨日場內派發利Sir生平悼念冊,出席大殮儀式的政經名人約600人,連同前日設靈弔唁,兩日出席嘉賓合計約2,000人。
恒生銀行、港交所及希慎興業等,三家與利國偉一生關係密切的上市公司,昨日同時下半旗向利Sir致哀,情況極為罕見。

「痛失良朋的傷感」

遺體告別禮於10時半開始,利國偉家屬先起立,向其遺照三鞠躬後,與利Sir相交半世紀的楊鐵樑,接着發表悼詞及生平述史,然後是利宛虹代表家屬答謝。
以中文致詞的楊官,形容老友離他而去,「有痛失良朋的傷感」,憶述利Sir生平,如翻看香港過去數十年簡史。楊官回顧,摯友經歷了本港從百廢待興,到步入經濟起飛的大時代變遷,對方憑勤奮聰敏、淳厚處世,領導恒生並服務社會,多年貢獻數之不盡,包括創設恒生指數、促成港府實施九年免費教育,在香港前途談判的動盪時刻,參與制訂聯匯,落實證券市場改革。

1918-2013

扶靈人士多屆高齡

昨日喪禮上,10位扶靈人士,個個級數顯赫,極為矚目,但最令人動容者,是當中不少已屆八、九十高齡,近年深居簡出,亦有從倫敦專程飛回港奔喪。
人稱「大Sir」的首任行政會議召集人鍾士元,年過九旬,仍首肯任扶靈人士,棺木移出靈堂時,大Sir雙手輕搭棺木上,踽踽前行,站在其後的港交所主席周松崗,悉心輕扶,鍾、利兩位Sir級元老,友情深厚,頃刻間表露無遺。
另一位稀客,是匯控前主席浦偉士,據悉他前晚才從倫敦抵港,昨日早上參加喪禮扶靈。這位被市場譽為獅子行神級大班,自1998年退休後甚少公開露面,浦老「英氣」雖不減當年,紳士風采依舊,一頭銀狐白髮,與後面的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相映成趣,但畢竟浦偉士已年屆82歲,扶靈時右手仍一直拿着枴杖。
喪禮完畢,當中五位扶靈嘉賓,包括楊鐵樑、任志剛、羅保、何善衡之子何子樑醫生,及恒生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李慧敏,與利家一眾親友,約12時抵達歌連臣角火化場,送別利Sir最後一程。

利國偉生前喜愛書法,圖為利國偉墨寶;利曾表示喜愛墨寶中所載絕詩。

曾獲封爵及獲受勳的利Sir,曾出席檢閱儀式。

印證一個時代終結

很多人說,利國偉去世,印證一個時代的終結,從此再難找到份量相若、貢獻橫跨多個界別又無私奉獻的政經界元老。
一位財經界猛人回憶,八七股災後,港府醞釀改革聯交所,其時港督衛奕信以專家提出的《戴維森報告》,作改革證券市場藍本,翌年委任具份量及人脈的利國偉,肩負聯交所主席一職。他透露,當時政府對邀請利Sir出任曾有疑慮,乃因其長子在差不多時間不幸逝世,但利Sir最終仍毅然接受委任,令人肅然起敬。
曾在歌連臣角火化的名人眾多,如藝人張國榮、已故華懋主席龔如心等,隨着火化場的煙囪改裝,已不再像以往飄出白煙,不過是否看得見輕煙已不重要。別矣,利Sir,「一生已竟千秋葉,百歲長留偉彥名」。

港交所前主席夏佳理,昨亦到靈堂送別利博士。

特首梁振英休假,署理特首林鄭月娥到場弔唁。

部份友人留言語錄

楊鐵樑(前首席大法官)
很多人都知道他喜歡收藏古玩,他認為玩物可以養志,而事實亦然。

周文耀(港交所前行政總裁)
佢教路,件事未做之前,要諗定「落台」嗰刻嘅情況,所以做事要不偏不倚,唔可以被權力衝昏頭腦。佢仲俾咗幾個字:「上台前諗落台時。」

袁天凡(聯交所前行政總裁)
只要佢決定咗,冇嘢可以改變到佢,佢底線企得好穩。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