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荷里活 - 邁克

新荷里活 - 邁克

這家戲院呈獻的回顧展叫「新荷里活」,頓了一頓才醒悟節目囊括的是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那批美國片,我成長期幾乎全部看過。隨着嬉皮次文化席捲東西岸,死氣沉沉的夢工場開始滲入反叛年輕人,驚世駭俗如《迷幻車手》固然改變了影壇生態,較溫和的《雌雄大盜》和《畢業生》也有不容忽視的力量,悄悄進行的換血手術終於徹底顛覆整個制度。當時不覺得它們特別了不起,身在革命浪潮之中看不清楚大局,隔了四十年往後望,不得不承認的確風起雲捲,有幸當現場目擊證人,禁不住與有榮焉的得戚。你想想,要是投胎時一個不小心叉錯腳,誕生在紅太陽升起的國度,那正是四人幫領風騷的時代啊,主席夫人關起門欣賞約瑟盧西的《一段情》,紅衛兵和被紅衛兵欺凌的一群,分到的來來去去卻只有八齣樣板戲,天天不是奉陪娘子軍操練便是跟白毛女打交道,基血沸騰的男同志不被活生生拗直,對電影的熱情也會漸漸被淋熄,那有機會享受美帝提供的風流快活?
新加坡還沒有實施分級制,倒方便早熟的戲蟲,十六七歲大搖大擺觀賞《午夜牛郎》、《歌廳》、《大丈夫》和《攞命舞》,弱小心靈不見得慘受摧殘。世面尚未見過,戲文毫無理解困難,不要說四眼仔和莊威在四十二街豆泥戲院幹的勾當一目瞭然,連性傾向被清洗過的米高約克心裏想什麼,也猜到七七八八,更加不會為森畢京柏的血淋淋和珍芳達的歇斯底里感到身體不適。反而抵達加州提心吊膽,因為差半年才滿法定批准為所欲為的二十一,要是遭揭發看三級片而被驅逐出境就太唔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