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塊人工培植的「試管漢堡」經已面世,造價二百多萬港元,但試食者均認為味道麻麻。無論如何,試管漢堡的發明將來必會為人類帶來飲食革命,也是很好的通識課題。
1.幹細胞原用於製造器官
試管漢堡是利用幹細胞技術培植出來。幹細胞是一種「原始細胞」,可演變為身體各部份的組織,也具有令各種器官組織再生的潛在功能。幹細胞技術一直是醫學界的重要研究,因為能用之培植不同的內臟,如肝、腎等,而且幹細胞技術可更新損毀或病變的肌肉、神經細胞、皮膚細胞、軟骨等。如果幹細胞技術有所突破,今日很多不治之症在未來也會得到治療,也可解決器官捐贈不足的問題,甚至有人認為人類會透過不斷更換人造器官而達到「長生不老」。
早幾年,有科學家着力將幹細胞研究用於培植肉食,從牛身上抽取幹細胞並在實驗室培植,誕生了今日的人造牛肉。科學家聲稱,製造人造牛肉旨在解決未來的人類糧食問題──現今全球人口已超過七十億,預算未來還會繼續增長,肉食的需求則越來越多。
如果人造牛肉研發成功,下一步便是研究其量產化,以後牛肉便可在工廠製造(至少還需要十至二十年)。科學家期望,人造牛肉量產化後,不單可滿足日益上升的肉食需求,還對環境有好處。因為牛、羊等反芻動物吃了草,草會先停留在胃內再反芻,期間會釋出溫室氣體甲烷,造成全球暖化。
人造牛肉的確對環境有利。科學家推算,人造牛肉比畜牧飼養的牛隻所用的能源少45%,排放的溫室氣體少96%,而需使用的土地則少99%。
2.糧食是短缺還是分配不均?
不過,有其他人對此有另一番「駁論」。無疑,人造牛肉確實更環保,但是否真的要解決未來糧食短缺呢?這不禁令人質疑。
我們先要知道一個事實:現在全球約有14億人面對超重和癡肥問題,但同時,有10億人餓着睡覺。在富裕地區,包括香港和「部份人已富起來」的大陸,肥胖問題越來越嚴重,政府也不斷推出宣傳片呼籲大家注意飲食,美國等「肥人大國」更不消說了。肥胖問題日益嚴重自然與過度攝取營養有關,換言之,世界很多地區因為糧食豐富才出現肥胖問題。幾十年前香港人生活貧困,衣食不足,自然珍惜食物,不會過量攝取營養,哪裏有肥胖問題呢?但今日,香港每天丟棄三千公噸廚餘,這裏不是肥人越多便是剩食處處。但同時,世界正有十億人在捱餓──世界糧食究竟是不足夠,還是分配不均呢?
如今,人造牛肉聲稱可以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但其實只是為愛吃肉者提供多一個廉價選擇,不能負擔吃肉者(在香港很難想像吧)沒有受惠於此。更重要的是,這個解決方法無視吃肉帶來的健康危機。因此,有人認為,與其吃人造牛肉,不如少吃點肉,就更環保和健康了。
3.和尚可吃肉?人肉吃不吃?
人造牛肉除了受環保人士歡迎,也受動物權益運動者歡迎,因為人造牛肉不再涉及不人道的動物飼養和屠宰了。有些愛護動物素食者聲稱將來會轉吃人造牛肉。
生物科技快速發展,往往衝擊我們固有的道德觀念,這也是一例。試想,我們怎樣界定「肉類」?人造牛肉在性質上當然是肉類,但對於因愛護動物或宗教而選擇素食的人士來說,這種「肉類」卻別有意義。人造牛肉不涉殺生,那麼算不算素食呢?無論對「積德」的中國信仰,還是部份世俗化的佛教徒,究竟沒有殺生而出現的「肉類」可否視為齋菜呢?印度教視牛為神聖而不吃,但人造牛肉究竟有沒有破壞牛的神聖呢?人造牛肉成功,也可以有人造豬肉,那麼對回教徒來說又是怎樣一種意義呢?
當我們不斷推演下去,便知道科技也必然可以製造出試管人肉,那麼人類可否進食、甚至可否培植人造人肉呢?如果不能,背後的原因又是甚麼呢?這在將來勢必涉及複雜的道德討論了。
撰文:葉一知
通識名師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周二至四刊登)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