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壯闊的遠古積雪 突然下塌
某串記憶尚有印象 揮過指尖輕掃長毛象
──《冰河時期》林寶
科網界,我最要寫個服字的人,是Amazon創辦人Jeff Bezos。
這行頭,最興短炒。有位朋友,當年考上全球最勁startup育成計劃Y-combinator,未夠三個月,產品都未有耐出,就有人提出收購。朋友不敢告訴拍檔,我問點解,朋友答,因為知道拍檔想賣。這麼快就想賣身?三年我理解,三個月真嚇死人。朋友說,這種想賣多過想整間勁公司的心態,其實好普遍,Steve Jobs當年就曾經忍不住,明寸這一代人目光淺窄。
那年頭聽見Steve Jobs如此說,我聽得明,但無感覺。現在經歷多了,開始對長短操作有些感受。以前覺得條路幾長,還不是一步步行,見步行步,後來發覺路固然是一步步行,但有個望長線的指南針,大概會行出不一樣的風景來。
大想頭 要有做長的準備
長短偏好本身無分對錯,長不一定贏,短不就是輸,是品味問題,更準確說是難度的分別。做長不一定等於做大,你大可選擇一個細題目,細水長流。相反,做最大的通常都需要有做長的準備,而且一開始就認定要做大(facebook的Mark Zuckerberg是例外)。Bill Gates剛開始創業,就好認真地預言自己將會成為軟件一哥。Google兩位創辦人,一開波的願景就要把古往今來人類有過的資料通通記下,供人搜尋。
當然,只有大想頭不行,難在要有匹配的能力,懂得大想頭如何從細做起,支配足夠資源做大。微軟一開始不是做作業系統,Google一開始都無可能知道後來自己會百足到連手機、眼鏡都做埋,連Steve Jobs當年出第一代iPod,都想不到這個會是改變整個行業的轉捩點。
另一個大想頭的人辦,是Elon Musk,Paypal創辦人。賣了Paypal之後,問自己有甚麼題目最值得自己花時間,最終鎖定了電池車和太空漫遊,差不多同期創辦了冒起得最快的電池車公司Tesla,以及第一家成功射了火箭的私人公司Space-X。近排傳話想整真空火車,兩個鐘由紐約衝到去北京的,就是Elon Musk,大想頭到連Iron Man的電影版,都以Elon Musk作參考藍本。
踩入太空漫遊行列的,還有Jeff Bezos。成名作是Amazon,由賣書開始,然後唱片、影碟,一步步,後來連吸塵機到鑽石,可零售的都零售,然後忽然覺得自己公司的網路基建都可能零售有價,於是將公司從裏面反出來,按量收費出售網路基建。幾年下來,現在大部份startup都用這個Amazon Web Service,Amazon雄霸了商業雲端市場。
肯投資七年 競爭都少啲
其實Amazon還有好多類似例子,不能盡錄,總之都是情理之內,卻又意料之外,所以每次動作,例如近期私人拿2.5億美元買《華盛頓郵報》,都引起好大反應,市場爭相估計究竟Bezos今次搞邊科。做大做長,幾乎跟Bezos的名字劃上等號,有人直頭起了個名叫「The Jeff Bezos School of Long Term Thinking」。Bezos解釋,「如果你做的事情只睇三年,你會有好多對手。但如果你願意投資七年,就會少好多競爭,因為好少公司睇這麼遠。」
七年,是個比喻,Bezos睇幾年?10年,50年?不止,是一萬年,你無睇錯,Bezos有個投資4,000萬元的私伙項目,是在荒山野嶺,起一個行到一萬年的鐘,正常鐘每個鐘頭有隻雞出來啼一次,這個萬年鐘,逢一年,十年,一百年,一千年,和一萬年,慶祝一次。去到這麼盡,真要寫個服字,你贏。
服還服,不代表要落叠。我曾不止一次想過買Amazon的股票,不過一諗起Bezos成日話隻股票適合長揸,又諗起個萬年鐘,我驚佢長揸的定義,無萬年都要上千年,老老實實,我不覺得我會等到那一日。
宋漢生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