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印度、印尼,再到泰國,近排東南亞國家風大雨大,股市及貨幣不斷尋底,市場進入驚恐mode,擔心亞洲金融風暴的幽靈,意欲借屍還魂,上演續集。
這一輪大調整,背景是聯儲局的收水路線圖明確化,以及克強經濟學容忍中國經濟進入緩步跑年代,令資金開始撤出這些新興市場,商品需求下跌,出口惡化。由於印尼及印度的經常賬赤字最大,又最倚賴外資,因此首當其衝。印度股市過去一個月下跌11%,印尼股周二勁跌5.6%,今年來的升幅亦一筆勾銷。兩地貨幣貶值壓力遽增,印尼盾見2009年4月以來新低。
到了本周初,泰國又宣佈連續兩季GDP按季倒退,技術上進入衰退,加上市場擔心其債務不輕,泰股本周勁跌7%。市場已盯緊債務水平相若的馬來西亞,會否是下一隻骨牌。嗅覺靈敏的,已感覺到當中的恐慌成份,甚至重提出現金融危機的可能性。
泰印股市風雨 似曾相識
雖然火頭四起,但若論恐慌程度,似乎較97一役仍有很大距離。見慣這幾年歐美風浪的,可能已見怪不怪,但今次調整的背景,確又與當年有少許相似之處。
倫敦經濟學院學者Michael King曾對97金融風暴的成因作出分析,提出日資撤出論,指當年泰銖崩潰,其實是由日資銀行大舉班資回朝所觸發,當時日資是亞洲最大的債主,也是泰國的主要債權人,撤資令泰國的外匯儲備迅速乾塘,泰銖守無可守,滿身外債的企業出現財困,第一張骨牌就此倒下。
今次的背景,也是美國收水,資金開始由新興市場撤出,換馬至美股基金,好像新興市場的ETF,過去一年錄得2000年來最大的資金淨流出。同時間,不少國家及企業藉低息環境,倚賴舉債來支持增長,例如泰國企業卜蜂集團,近年東征西討,甚至動用逾500億元,從匯控(0005)手上接過平保(2318)股權,收購價中的大部份資金,都是由瑞銀提供融資的。當資金供應變得緊張,息率回升,本地貨幣貶值時,高債企業的資金安排便會面臨考驗。
亞洲戴定頭盔 未必爆煲
目前看來,日資銀行撤退與美國收水仍然有一點本質上的分別,當日日資不走不成,但聯儲局未有急迫需要非走不可,況且,亞洲國家見過鬼怕黑,早已戴定頭盔堆定沙包,不敢亂借外債之餘,亦累積了較多的外匯儲備,經濟上或許有些發展不平衡,樓市有些過熱,生產力停滯不前,但不至於爆煲。
聯儲局收水還未正式開始,走資要走多久只能靠估,東南亞市場可能還要積弱一段時間。我估計,資金對亞洲區的胃口減少,港股未必可以獨善其身,但由於不虞港元貶值,相信仍可受惠部份換馬的資金。
金管局上周公佈為銀行進行了壓力測試,表示即使外資撤走1,000億美元,也不會構成市場重大震盪。不過,銀行及金融系統無事,不代表經濟無事,樓市股市下跌的財富效應,肯定會拖慢經濟,何況今次再難指望內地再亂灑金錢救市。當然,這只是最壞的情況,暫時連對沖基金也未見手多多,在小問題未變大問題之前,切忌自己嚇自己。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