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嚐藝術的味道

品嚐藝術的味道

消費者都是精明的,如果有人推銷商品,你會替它抽絲剝繭,計算生產成本。不過,如果放在你面前的是一件藝術品,即使是絕世格價專家,也未必可以輕易肯定價值。在我們的潛意識,藝術無價,替藝術品定價是欠缺品味的庸俗行為。

聰明的葡萄酒生產商,為了提升旗下產品的身價,除了強調歷史,還會推銷藝術。手工本來就是一種藝術,精品葡萄酒莊不會完全依賴機器,人手採摘葡萄之餘,釀酒師又會對醞釀期間的葡萄酒噓寒問暖。法國人將熟成過程稱為「Élevage」,意思是「養育」,把酒當作自己的公子千金撫養!這不是藝術是甚麼?我認識的一些釀酒師,從不離開酒莊範圍,謝絕世界巡迴宣傳,沒有假期概念,天天在酒桶之間穿梭,只為釀出心目中最優質的葡萄酒。育有港孩的家長,不要問我酒莊的名字,我最怕看見有人一邊喝酒一邊痛哭。當葡萄酒與藝術掛鈎,我們應該以欣賞的目光品嚐,以笑容享受藝術的味道,做個時尚型人。

Bodegas Altanza 「西班牙藝術家」系列以Gaudi、Dali、Miro及Goya的遺作放在酒標上。

Ornellaia 2007藝術家系列的酒標由美國的Ghada及Reza倆手作完成。

推銷手工藝並不容易,看不見釀造過程的消費者,不知道有些酒莊把橡木桶當作畫布,又有些任由藝術家在酒窖塗鴉,提供發揮創意的空間,面前的只是非常相似的玻璃瓶,很難明白工廠式量產型葡萄酒和家庭式蚊型手作之間的分別。比較簡單直接的方法,是把藝術放上酒標。

藝術與葡萄酒結合

酒標原本是葡萄酒的出世紙,詳列她的身世,包括姓名、出生年份、地點等等。要把這些悶蛋的資料展示得有格調,對於本身擁有一座童話式古堡的酒莊難度不大,只要在酒標上繪畫古堡的圖像,還可兼收炫耀之效。在彩色印刷普及之前,酒莊素描是名莊酒標主流,即使到了今時今日,仍然有不少酒莊沿用這種設計。

Casanuova di Nittardi Chianti Classico 2005的酒標由John Lennon遺孀小野洋子繪畫。

不過,今天的葡萄酒行業運作,跟昔日的非常不同。以法國波爾多為例,即使是獲得世界酒粉膜拜的列級酒莊,在昔日也不會自己動手灌瓶,每年釀好的葡萄酒,是會原桶賣給酒商的。這樣一來,負責貼酒標的不是酒莊而是酒商,酒莊基本上並不可能參與設計酒標的工作。還是到了推出1924年份產品的時候,剛剛接管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的Philippe de Rothschild決定打破行業傳統,由酒莊自行灌裝,首次以瓶裝形式賣給酒商。為了配合,酒莊亦要首次自行設計酒標,當時這位年輕的莊主就找來平面設計師Jean Carlu負責,成就了一個結合藝術元素的酒標,開創了葡萄酒與藝術的視覺關係。
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在30年代開始,卻一直採用只有酒莊商標及文字的酒標,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莊主為了慶祝光復,才想到再找藝術家粉飾一下酒標,於是找來Philippe Jullian,畫了一個象徵勝利的V字。由於新酒標大獲好評,他便決定每年選擇一位不同的藝術家繪畫,直至現在。早期的畫作,與原本的酒標分離,1955年Georges Braque的畫與酒標印在一起,但還是劃有分界線,自1973年紀念畢卡索逝世的酒標開始,畫作真正成為了酒標的一部份。六十多年間,曾經獲邀的藝術家包括了Keith Haring、Andy Warhol、Henry Moore、Salvador Dali、Jean Cocteau等等,中國藝術家亦有兩位,分別是1996年的書法家古干及2008年的新派畫家徐累。
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的偉大構思,引起其他酒莊東施效顰,由意大利到西班牙,由舊世界到新世界,加入藝術行列的酒莊越來越多。

Dom Perignon 2002向Andy Warhol致敬的Pop Art特別版。

孔子成葡萄酒大使

Alsace的Domaine Ostertag是其中一家我非常欣賞的酒莊,莊主Andre Ostertag邀請本土藝術家Christine Colin繪畫酒標,她的作品令人一見難忘,看上去,既像葡萄藤又像人體,令你驚覺人與葡萄酒原來可以如此接近!
玩藝術玩得更加精緻的酒莊,是意大利Piemonte區的Vietti,他們由1971年的Barbaresco Masseria開始,選了十多款酒,讓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隨意發揮。由於每款酒的數量只約三千多瓶,所以酒標製作更具彈性,例如畫作原是絲網印刷,便可全數絲網印刷,保證原汁原味。首一百瓶更有藝術家親筆簽名,是真正的藝術品真迹。除了2004年Barolo Riserva Villero的酒標繼續印製,其他全部均不會再版。
鄰區Toscana的Fattoria Nittardi,似乎有更佳理由跳上藝術快車,因為莊主是個畫廊老闆,他在1982年收購酒莊,便由1981年的Casanuova di Nittardi Chianti Classico開始,每年邀請一位藝術家創作,當然,以他的背景,可以要求更多,於是,獲邀的藝術家多了一份功課,除了繪畫酒標,還要設計包裝紙。
Super Tuscan明星莊Ornellaia近年也搭上藝術,由2006年的產品開始,每年以葡萄酒風格特徵定出一個主題,然後邀請藝術家創作酒標及一系列在酒莊陳列的藝術品。負責2009年是中國的張洹,他以「孔子問」為設計概念配合酒莊「平衡」的主題,結果,從未接觸過葡萄酒的孔子當上了意大利葡萄酒大使。

橡木酒桶也可以成為藝術家的畫布。

只要真心,到處都可以是藝術。

唱片封面酒標引粉絲

不明不白為葡萄酒站了台的還有達文西。意大利Banfi的Chianti Superiore,酒標上非常醒目地印上達文西的名畫Lady With An Ermine。達文西死於1519年,作品當然不可能是為了這款葡萄酒度身訂做。西班牙的Bodegas Altanza也非常懂得打死人主意,先後以Gaudi、Dali、Miro及Goya的遺作放在酒標上,推出「西班牙藝術家」系列。更有趣的是Dom Perignon在2002年新釀面世的時候,邀請英國的藝術學院根據已故美國Pop Art大師Andy Warhol的風格設計了一批特別版香檳,跟法國藝術似乎沒有直接關係。

包裝浮誇的金香檳Armand de Brignac。

當然,將當代藝術放在酒標上,是吸引文藝青年階層消費者的良方。美國的Wines That Rock,將Rolling Stones、Police、Pink Floyd等樂隊的經典唱片封套印在酒標,粉絲便會乖乖對號入座。Champagne Cattier也與音樂有染,香檳莊選的是Hip Hop,旗下的金香檳Armand de Brignac包裝浮誇,定價瘋狂,完全針對Rapper的Bling Bling喜好設計,在美國疲弱的經濟下成為逆市奇葩。
澳洲Leeuwin Estate的想法卻是相反,莊主Denis Horgan開宗明義跟藝術交纏,推出Art Series系列,絕非為了提升生意,而是希望給仍未闖出名堂的本土年輕藝術家一個向世界展示才華的平台。遇到這樣真心推廣藝術的酒莊,我們又怎可以不多喝幾杯以示支持。

著名樂隊的經典唱片封套印在酒標吸引粉絲。

作者:劉偉民

現任大中華酒評人協會主席,自由撰稿,偶爾著書出碟教學釀酒。

相戀54年!倪匡向全世界說:「到現在這麼多年,還是這麼深愛太太!」
你都想分享一點甜蜜?立即重溫今周《亂噏24》!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