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文題為《恨死隔籬》,有人會說這也不就是隔籬飯香的錯覺。坦白說,我非偽首,犯不着要學其崇「星」,就算我不辨飯香,但都有眼睇到人哋煲緊嘅係飯,而香港個廚就只係搏命搞出一鑊粥。其實新加坡和香港同樣面對全球化所帶來的經濟衝擊,還有人口結構改變而衍生的問題。因此兩地政府無不想提升競爭力以保增長,同時間且要疏導民怨,其中尤以備受就業和置業困擾的年輕人,更是自然集結成威脅社會穩定,同時也是反對政府最給力的一群。
收地建屋 相形見絀
港星兩地房屋發展歷史迥然不同,新加坡有逾八成半人住在組屋(類似居屋),公屋主導市場格局顯而易見,然新一代無力置業的苦況,縱然不及港青,卻足以向政府討價,畢竟他們每人都手握足以影響選情的一票。新的政策包括放寬以公積金供樓的限制,置業人士供樓的壓力得以大減,甚至有每月供款全免的舉例,不知我們的強迫金要經多少世紀方有此神級效用。
另新加坡亦對症下藥由根本入手,傾力增加土地供應以應建屋需求,務求兩管齊下,治標治本,那些只及皮毛的港製「辣招」膏貼當不能比。為解決現有土地不足,李總理更提出要把鄰近市區的空軍基地搬往樟宜機場附近,以騰出多達800公頃「軍事用地」建屋,與此同時亦將現有貨櫃碼頭遷至其他港口,近千公頃的額外土地足以打造另一個新城。這些玫瑰園構思聽在港人耳裏,怎不相形見拙。其實,軍事用地豈是新加坡獨有?本港且有不少就在市區之內。軍事用地若能地盡其用,對紓緩本港地荒定大有幫助,過去亦曾有不少專業團體就此提出建議。
然而事實就是,我們的政府連收回一幅只作「悠閒用途」的官地也無能為力,且要左支右絀以對,一會說甚麼「殖民遺風」彌足珍貴,糟蹋可惜;不然就是託辭土地若要重新「規劃諮詢」,其中過程起碼又得耽誤十年八載喎;再唔係就瞎扯地契不容,惟不倒兩天就給人拆穿。人家面對同樣情況,卻已翻身上馬,積極進行將多幅高球場地收歸己用,我們還在暗自擔心會否打擾那些達官貴人。至於情商(該是「驚動」)北京相讓軍事用地以作未來發展,對弱勢港府而言,更是非份之想。
李總理且還寄語該國青年:「我們會確保組屋是新加坡人能夠負擔,不用擔心,放心計劃,去結婚,去擁有你的住房!」試想這樣的豪情壯語,如果出自我們的長官,看怕只是全城破罵,都唔知要呈交幾多份報告。人無信不立,很多時候全不在於「講乜嘢」而是「邊個講」。我不是坡仔,但我竟信隔籬個屋主做得到,因為起碼佢間屋冇僭建。
盧先亞
相戀54年!倪匡向全世界說:「到現在這麼多年,還是這麼深愛太太!」
你都想分享一點甜蜜?立即重溫今周《亂噏24》!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