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樹下:瞿秋白與長汀豆腐 - 周蜜蜜

蘋果樹下:瞿秋白與長汀豆腐 - 周蜜蜜

曾任中共最高領導的瞿秋白,1935年被捕,才36歲,在福建長汀就義前,寫下二萬多字的《多餘的話》,盡訴書生革命的真情,也是悲情。他在文章結尾寫道:「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東西,世界第一。」
近日應邀去長汀一行,看到瞿秋白的最後囚禁地。
這裏原來是始建於宋代汀州試院,有寬闊的庭院式,幾棵高大的古樹,枝葉茂盛,清代著名大學者、《四庫全書》總纂紀曉嵐曾來汀主考,下榻於此,因而院內有他的石雕像。
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這裏隆重召開,大會通過了一系列重要決議和宣言,宣告成立「福建省蘇維埃政府」。
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長征後,國民黨部隊36師師部駐紮這裏。瞿秋白不幸被捕後,於1935年5月9日囚禁於後院的廂房。同年6月18日,在附近的羅漢嶺就義。
步入瞿秋白的囚所,首先入目的是他的半身銅像,安放在廳堂。再進隔壁房間,只見擺放着床鋪,臨窗處有一張小書桌,桌上有筆墨。瞿秋白在生命最後的日子,就是在這裏寫下《多餘的話》。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何必說?瞿秋白在文章的序言中如此表白。曾是他的學生,又是摯友的丁玲說過:「那些語言,那種心情,我是多麼熟悉啊!」卻又指出,瞿秋白坦率和真誠「是一般人不易理解的,而且會被某些思想簡單的人,淺薄的人據為話柄,發生誤解或曲解」。
丁玲這些話,不幸被言中。有說瞿秋白寫《多餘的話》是對敵人有所「求」的。最奇怪的是,1950年曾應瞿秋白夫人楊之華的請求,為《瞿秋白文集》題詞贊頌的毛澤東,出爾反爾,指瞿秋白和李秀成一樣,投降了,變節了。文化革命初導致席捲全國的「討瞿」行動,紅衛兵更激烈地挖瞿墓,駭人聽聞。
站在瞿秋白寫《多餘的話》的書桌前,從上面的窗戶望出去,是一個小小的天井,天井上是一方小小的天空。瞿秋白寫的最後文字,天空就是最早的唯一的「讀者」,確實是一片真心可對天。他的文章裏沒有什麼英雄烈士式的豪言壯語,只是一字一句的依心直說,這樣的文章才是最真情流露,也最能打動人心的。他在文中提到的最好吃的豆腐,我也在長汀吃到了,用小巧的蒸籠裝着,以各種配料,甜、酸、苦、辣,任意調味,很鄉土,又很家常,山青水白,鮮嫩可口,真是一流,我更覺得瞿秋白的話可信可親,並不多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