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燈火燦爛維港夜景迷醉中外遊客,衍生的光害卻掩蓋壯麗的銀河夜色。有天文愛好者不甘星空消逝眼前,透過濾鏡拍攝維港夜空,讓「無添加」夏夜銀河悄現國金二期上空,可是滿天繁星只能在相片出現,抬首維港夜空,光污染依然嚴重。政府正諮詢規管光污染,環團促盡快立例規管,避免光污染惡化。
記者:潘柏林
拍攝維港銀河夜星空的天文發燒友鄭冠康,是電腦雜誌《PCM》執行總編輯,他在3年前接觸天文攝影,每逢假期到大嶼山、內地偏僻郊區拍攝星空。他平日拍攝銀河必定去漆黑郊外,但兩年前忽發奇想,想將銀河和具標誌性維港夜景融合,「其實銀河喺郊外影靚過城市影十萬八千倍,問題係前景,前景影到有香港特色維港,係一個實驗。」
要等待夏夜最清澈天空
然而維港夜景以光害聞名,鄭冠康指拍攝條件苛刻,必須等待夏季天空最清澈晚上,沒有雲和月光影響。其次是改裝相機的感光元件,並安裝從外國訂購的光害濾鏡,隔掉城市燈光的波段,配合赤道儀追蹤拍攝16張曝光30秒照片,最後用處理天文相片軟件叠合。由於赤道儀追蹤效果會令地面景色變得模糊,星空相片必須與單張8秒曝光的維港地景叠合。
鄭冠康稱相片構思兩年,曾在筲箕灣和飛鵝山試拍城市銀河,上月11日正式在尖沙嘴海運大廈露天停車場拍攝維港銀河。他指維港兩岸大廈的招牌光污染嚴重,要等到凌晨2時燈光漸滅,抬頭見排成茶壺狀的人馬座才可開始拍攝「零污染」星空。
今月初他將相片和拍攝過程上載facebook,吸引逾2,000網民讚好,港大和科大的天文學會借相片觀摩,但有外國網民質疑相片造假,「IFC上面有條銀河,因為唔係大家認知嘅嘢,有啲人覺得幾新鮮新奇,有啲純風景相去睇,都會有外國朋友話係咪假㗎,我會畀資料佢睇。」鄭冠康計劃下一步在全港18區找尋特色地標,拍攝各區的城市銀河。
每年逾200宗光污染投訴
地球之友高級環境事務經理朱漢強表示,近年維港兩岸招牌有所收斂,令夜空質素改善。他指08年逾50個燈光招牌在凌晨2時仍長開,近年大部份招牌在午夜時分關燈,「多咗大品牌早咗熄燈」。政府這兩個月諮詢規管光污染,政府曾推出無約束力《戶外燈光裝置業界良好作業指引》,以減少光污染,但每年仍收到逾200宗戶外燈光投訴,朱漢強說反映透過立法才能解決光污染問題。
相戀54年!倪匡向全世界說:「到現在這麼多年,還是這麼深愛太太!」
你都想分享一點甜蜜?立即重溫今周《亂噏24》!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