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小津這樣基本上拍來拍去都是同一部電影的導演,影史上絕無僅有,片名的季節限定往往只是記號,並不表示作者意圖更換氣味和顏色。七十年代末在美國加州太平洋電影圖書館首次全面回顧他所有作品,以一星期三四部的速度囫圇,根本分不開甲乙丙丁戊,待嫁女兒是不是原節子都好,沉默寡言的爸爸總由笠智眾飾演,畫面穿來插往的不外杉村春子、三宅邦子、加東大介、飯田蝶子和佐田啟二幾個熟面孔,今天你演姨媽明天我演姑姐,藕斷絲連一家親。就算不是打正招牌正式重拍舊作,也似食過翻尋味的梅開二度,徹頭徹尾張愛玲在《相見歡》寫的那種情景:兩個上了年紀的表姐妹聚舊,數月前講過的故事若無其事再講一次,「一個忘了說過,一個忘了聽見過」。譬如《秋刀魚之味》,不就是《晚春》的彩色版嗎,可是我不但津津有味看完又看,還離譜到在同一個地方哭成淚人,百試百靈永不失手,簡直可以罔顧楊凡先生發律師信控告侵犯版權的危險,厚起臉皮自封淚王子。
兩部影片相隔十餘年,岩下志麻比前輩原節子積極多了,善於低頭的淑女習慣幾乎蕩然無存,有分寸地企圖掌握自己的命運。她看中哥哥的同事,雖然沒有宣諸於口,到底以被動的主動方式勞煩青鳥探問,可惜遲了半步,對方已經心有所屬。無疾而終的戀愛,小津用墨非常淡,我不由得想起《金鎖記》裏曹七巧的女兒──因心理變態的母親鬧事而解除婚約之後,「長安悠悠忽忽聽見了口琴的聲音,遲鈍地吹出了Long Long Ago……這是現在,一轉眼也就變了許久以前了,什麼都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