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需要新視野遠一些 闊一些 深一些(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佔中發起人 戴耀廷) - 戴耀廷

港人需要新視野
遠一些 闊一些 深一些
(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佔中發起人 戴耀廷) - 戴耀廷

有一些港人覺得他們現在的生活還算不錯和穩定,期望社會不要有大的轉變,因此當有人提出以公民抗命的方式去爭取普選時,他們會感到憂慮,認為這種行為是不必要的,害怕這些行動會破壞社會穩定。這種感受是可理解的。有這種感受的,尤其是那些經歷過香港困乏的年代,經過多年努力,終能擁有現在比較豐裕和穩定的生活,因而更害怕失去已擁有的。
想到這點,我記得有一次與公務員談管治面對的困難時,有位水務署的朋友講了一些關於維修香港水管的經驗。他說其實大家都知道香港水管老化的情況是相當嚴重,是極之需要更換的了。但當他們要規劃更換某區的地下水管時,必會遇到反對,因更換工程要進行掘路,一定會影響到當區居民的生活。最後要進行的工程進行不了,惟有讓這些老化的水管繼續老化下去,每天漏掉大量有價值的食水。他說甚麼時候才可以維修水管呢,就是當水管終老化至不能維持下去而爆裂,對地區造成大量破壞的時候,那時居民就不能不接受維修工程了。但那時已經遲了,大家的損失其實更大。
維修水管的問題正揭視香港現在整體管治的問題。大家可能覺得生活比以前好且看來還是不錯,但管治其實已經是千瘡百孔,相信沒有多少人對這點會有很強烈的不同意見。但是大家只去看眼前的境況,即使明知出了問題也不願去切實做一些事去處理問題。我們若讓這些管治問題繼續下去,到了一天當問題惡化至一個程度要爆發的時候,我們的損失就可能會是更大。
若我們真的視香港為家,而不只是視自己是這個地方的過客,賺夠了錢就會去其他地方,那我們就得改變我們的視野。我們要看遠一些,即使我們這一代的生活還可以,但若不解決管治的深層次矛盾,我們的下一代能有我們同樣的機會去過較好的生活嗎?年輕一代現在的怨氣正是他們看不到出路。
我們也要看得闊一些,我們自己的生活雖可能不錯,但若我們把視野擴闊一些,就不難看到社會內有不少人是活在水深火熱中。你或許說這不關你的事,是他們不努力才導致他們生活不濟,與人無尤。或許真的有一些人是如此,但更多的人可能是因一些先天或後天的不幸,或制度上的不公,才導致他們處於現在艱難的境況。即使不是出於甚麼善心,若社會內長期有一大群人長期生活於困苦的境況,而他們感到制度是對他們不公平而又沒有出路,這些怨氣不斷累積沒有疏導,那終有一天這種情緒是會爆發出來的。
我們可能更要看深一些,人活着不只是求珉飽、滿足肉體需要,尤其是當社會經濟發展已達相當的程度。人所追求的,更是超越物質層面的,人更求自主、自由與自尊。管治不能只看成效與結果,也要看公義和過程。人們對管治不滿是因管治不能尊重每一個人的自主、自由和自尊。惟有公平、公義的管治制度、程序及方法,才能真正化解香港管治上的問題。只要我們能看得遠一些和闊一些,就明白也得要看得深一些。
若港人能把視野放得遠一些、闊一些和深一些,就可以看到香港實在已到了臨界點。用維修水管的比喻,那就是水管因長久欠缺維修,其實已到了差不多會發生大爆裂的時刻。公民抗命者所作的並不是要去破壞,而只是發出警號,讓那些忙於眼前生活的人可以停下來想一想,現在是否已到那關鍵時刻。若大家都都醒覺必須採取行動,那就可以同心去做一些事情作出補救。
用另一個比喻,有一艘郵輪快要撞向冰山,但船長與一眾乘客在船上宴會廳正享用美味晚餐,或是在舞池中翩翩起舞。有一些乘客看見船正撞向冰山,就衝進宴會廳敲起警鐘,提醒船長及其他乘客撞冰山的危機。船長卻指摘他們敲起的警鐘聲把他的香檳杯震裂了,且深信郵輪有先進的導航系統,是不會撞冰山的。其他乘客也指摘這些衝進來的人打擾了他們用餐和跳舞,他們付了昂貴的費用上這郵輪,現在因他們的行動蒙受損失,更要向他們追討。這些乘客沒有辦法,只能衝進舞池佔領着那裏,嘗試令船長及其他乘客採取行動。船長決定要把他們關起來,更有人說要把這些「搞事者」掟落海。
這是不是香港現在的境況呢?你是否想香港跌進這種境況呢?

戴耀廷
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佔中發起人

相戀54年!倪匡向全世界說:「到現在這麼多年,還是這麼深愛太太!」
你都想分享一點甜蜜?立即重溫今周《亂噏24》!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