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通識:國與國之間的援助外交

爽通識:國與國之間的援助外交

1.緒論

非洲著名的坦贊鐵路是中國對外援助的典型產物。

上周台灣總統馬英九過境美國並出訪中、南美洲幾個邦交國,包括出資援助海地重建在地震中損毀的最高法院,被台灣傳媒譏為「金錢外交」;自李登輝時代開始,歷陳水扁時代到今日的馬英九時代,台灣以對外援助作為換取邦交已司空見慣。其實除了台灣外,世界各大國長期以來亦以經濟援助爭取發展中國家的邦交,背後原因可從政治、經濟及文化角度加以分析。

2.大國政治博弈下的金援外交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後,不斷爭取發展中國家的友誼及支持
─1960、1970年代中國最困難時期亦向阿爾巴尼亞及坦桑尼亞等國提供援助,非洲著名的坦贊鐵路便是這個時期中國對外援助的典型產物
─中國外援所得的回報是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進而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開拓中國外交的新一頁,亦為中國在文革自絕於國際社會後,重返世界舞台打開了局面
─除了中國,法國在非洲也極力拉攏法語系國家以強化她在「黑色大陸」上的影響力,吉布提、塞內加爾和乍得便是其中的表表者
─除了爭取在外交上的支持,大國積極爭取外國支持亦包含戰略考量
─中國積極與巴基斯坦、緬甸及孟加拉建立外交甚至「準同盟」關係,當中重要的考量包括建立沿印度洋的海軍補給基地群,亦即所謂「珍珠鏈」戰略,以保障中國能源運輸線在印度洋上的安全
─2009年起,美國國務卿希拉莉肩負奧巴馬的「重返亞洲」策略,積極拉攏亞洲及太平洋沿岸國家組成「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以削弱東南亞國家協會及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

3.金錢外交的經濟考量

─美國、法國及中國等大國在第三世界推動外交關係時亦非常注重經濟利益
─以中國為例,她與被國際社會孤立的蘇丹政權關係密切,與蘇丹擁有大量產油區不無關係,需知道中國石油企業在蘇丹建立了全非洲第一座現代化石油煶煉設施
─中國與津巴布韋關係密切亦與其擁有豐富礦藏不無關係
─西非幾內亞灣被稱為「第二個波斯灣」,美國、中國及法國均想染指這一片地區,先後與區內國家建立外交關係,美國更成立「非洲司令部」,一則劍指非洲的恐怖主義活動,同時嘗試加強對幾內亞灣諸國的控制

4.文化輸出與國際話語權

─在國際上,西方文化及普世價值主導了世界主流媒體,非西方大國要在國際上扳回一城、收復部份話語權,對外輸出文化是長遠而有效的戰略
─中國近年不斷對外輸出文化,在第三世界國家建立大量「孔子學院」及「孔子學堂」(較小規模),對外宣揚中國文化
─同時,以協助第三世界國家發展教育為名,輸出本國文化對大國而言有深遠意義
─今時今日在非洲學習普通話,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的人不在少數;日後他們留學中國,學成回國後成為當地精英及「中國通」,對中國加強在第三世界影響力的作用,不可輕視

5.結論

─透過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大國取得政治上的戰略利益,強化國際政治影響力,並且進佔重要戰略資源,以及強化國際話語權

撰文:Keith Leung
遵理學校通識科補習名師
(周二至四刊登)

相戀54年!倪匡向全世界說:「到現在這麼多年,還是這麼深愛太太!」
你都想分享一點甜蜜?立即重溫今周《亂噏24》!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