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的報道如果去除了後面的基因科學,好像是一篇老掉牙的勸人向善道德文章。作者Fredrickson總結說,如果一個人注重生命意義也同時風流快活,那當然很好,但如果風流快活過了頭,身體中的逆境基因也一樣會被開啟。人要健康長壽,就需要賦予生命某些意義,這是人的基因密碼所規範的,是最深層的人體使用手冊指引。「在生活中找到意義,哪怕這個意義卑微得再微不足道,也比煙花燦爛但毫無意義的生命來得有價值。」這是Carl Jung說過的話,Carl Jung是瑞士人,是西方非常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家、思想家、學者。
這個基因發現擴展了我們的視野和胸懷,譬如當我們看見服務行業的從業員態度可以改進的時候,從他(她)們緊鎖的雙眉和沒有笑容的臉,我們會理解長期的生活壓力可能在逐漸開壠他們的逆境基因,以致身體有炎症並且正在醞釀各種慢性病。報道中的「有意義生活」定義是在行為上的利他,但自己未必快樂,如果只是這個標準,日行一善並不是高調,因為寬容就是付出,就是行善。對家人耐心一點、多一點關心,對朋友、鄰居多一點寬容,這都是利他,自己未必快樂,但從健康上來說,得益的竟然是自己。甚至當心情在低谷的時候,把自己當成一位朋友,對這個朋友多一點耐心,對這個朋友好一點,自己未必快樂,但讓這位朝夕相處的朋友重新站起來就是意義,可能很卑微,但絕對有意義。
(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