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長者有認知障礙 延誤治療最長達五年

85%長者有認知障礙 
延誤治療最長達五年

【本報訊】長者善忘「冇記性」,隨時是患上「認知障礙症」的先兆。一項為逾600名長者進行「早期檢測」評估的調查發現,85%人出現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包括記憶力衰退、定向困難及判斷能力下降等,但患者及家人普遍忽視病徵,延誤治療情況嚴重,由病發到求助平均相距15個月,最長個案更達五年。
記者:嚴敏慧

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在2006年起提供早期檢測服務,職業治療師及社工利用認知障礙症評估工具,包括認知功能測試、情緒評估、身體機能、自理能力等,為長者進行認知障礙檢查。
協會分析658名平均年齡75歲的求助者情況,發現85%有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當中過半人有顯著症狀,例如常忘記近期大事、混淆日期年份、用金錢遇困難。該會將其中134宗個案轉介詳細醫學評估,最終有68%人確診認知障礙症。
該會主席吳義銘醫生表示,認知障礙症為腦部退化疾病,患者腦細胞急劇退化,認知能力逐漸喪失。研究發現若早期發現患病,有機會透過適當治療及訓練保留原有認知能力,例如港人熟悉的打麻雀,可訓練患者的腦部活動。但若已發病5至6年,可能出現妄想、幻覺、情緒低落,腦部損傷便無法逆轉。

全港約有10萬名患者

惟此症病發初期與部份年老退化現象相似,患者及照顧者不易察覺,導致錯過治療。該會分析發現,本港患者延誤診治情況嚴重,出現病徵後平均15個月才求助,錯失治療黃金機會。吳義銘指,早發性認知障礙症即65歲以前發病,佔整體患者比例約5%,近年早發患者有所增加,他們大多由其他腦科疾病引起,但50多歲已發病對家庭影響甚大,更需要社會支援及關注。
本港現時約有10萬名認知障礙症患者,若能及早發現,對控制病情有幫助。協會早前與香港醫學會合辦課程,為家庭醫生提供訓練。修讀課程的家庭醫生唐繼昇表示,曾發現一名退休教授未有照原定時間覆診,覺得不妥向其家人查問,才發現他有認知障礙傾向,轉介專科跟進後確診。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