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走資情況突現,僅僅兩星期,股市已跌近2.5%,匯價跌2%,債價跌1.5%,而且央行收緊政策在即,料市場水浸的好景不再。
如此描述,自然有市場「被」對號入座,頂頭大熱肯定是西方投機者的天字第一號沽空對象──中國。不過,同期上證升6%,深證升7%;恒指最Hea,亦升3%,加上在岸與離岸人仔同創歷史新高,Short China的淡友恐怕要暫時唞唞。
強國股市,畢竟強勢;美國收水在即,其他亞洲新興小國無運行吧?也不然,綜觀全亞洲股市,跌幅最大是蒙古(5%),其次為台灣(2.4%),其他均升多跌少;貨幣則升跌各半,但表現最差的印度盧比亦僅跌1.8%,顯然不是走資對象。
歐洲亦不是,主要股市全升,貨幣最差者冰島克朗僅跌1.1%;南美更不似,阿根廷升成半、秘魯升近一成、巴西也升逾半成。
想不到吧,走資的竟然是美國!而且是股、匯、債三市齊走,相當全面。在經濟復蘇表現理想、聯儲局收水在即之際,突現走資異象,確令市場費解,身邊不少交易員朋友亦慨嘆此象近年罕見。
更弔詭的是,作為美元的對家、量寬的最大受惠者,黃金、白銀本月竟然一改頹勢,前者升3%,後者更大升16%,渾然不當下月收水是一回事。不貼市者,分分鐘以為聯儲局下月是準備放水而不是收水。
不難看出,市場對美國資產似乎醞釀一股不信任之感。美股下跌,但資金沒有湧入美債避險,反而流入黃金、白銀。收水在即,利率趨升,但市場卻持續沽出美元;歐洲貨幣準備破位轉勢,高息貨幣亦見底回升。
這等現象暫時未有學理或實證解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未來幾個月美國在政策層面將面對大量不明朗因素:聯儲局何時正式收水和速度如何、伯南克接班人誰屬、債務上限爭議等等,均直接影響資產市場的前景。相反歐、亞諸國,不論發達或新興,近期均清楚表明「穩增長」的政策傾向,儘管財政及貨幣政策因地制宜,各有不同,但撐經濟的目標相當一致,估政策是鬆是緊的情況並不如美國嚴重,加上個別國家的經濟數據的確明顯改善,自然成為資金追逐的對象。
身邊的交易員朋友常言,「唔怕你升、唔怕你跌,最怕你唔知想點。」在成熟的金融市場,不論升跌,均有足夠的投資工具可供獲利。連散戶也可以買沽輪熊證睇跌,實在毋須害怕跌市;只要有勢,不論升跌,都有機遇。怕就怕不明朗,一時一樣,不知開邊瓣,自然無得跟。
看美元在今年5、6月,急升三星期、急跌三星期、然後再急升三星期,到了現在又跌回2月時的水平,每輪升跌一行便是三、四百點,國際儲備貨幣猶如新興市場貨幣,市場目瞪口呆。
在投資市場上,政府說了算,看來未必是壞事。
何文俊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環球金融市場部
相戀54年!倪匡向全世界說:「到現在這麼多年,還是這麼深愛太太!」
你都想分享一點甜蜜?立即重溫今周《亂噏24》!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