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下月實施,1,200名合資格長者每月獲5,800元的服務券,在62間指定機構選擇適合的日間和家居照顧服務。惟有長者投訴計劃複雜難明,又要限定在三周內決定。有團體提醒,部份服務要額外收費,事前應問清楚服務券資助範圍。
記者:潘柏林
何伯(84歲),三年前中風、患老年癡呆症和白內障,一直與老伴領綜援維生。上月底他獲邀參加計劃,惟社署限定他在三個星期內決定服務組合。老伴莫婆婆指區內有11間服務院舍,提供數十款組合,兩老無所適從。她對計劃感陌生,只能見步行步,估計考察四間後便要作出決定,「兩個老人家跑嚟跑去,去到又驚冇人睬你」。
家人應陪伴了解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是提供服務機構之一,助理總幹事陳靜宜指計劃值得一試,惟社署支援不足,輔導長者主要靠提供服務機構的社工,平均每一個社工要協助50個長者個案,很多「老友記」仍對計劃存在誤解(見表),目前僅一成人決定了服務組合,四成仍在考慮中。她估計,長者券計劃推出初期,反應未必太熱烈。
陳靜宜指,社署採用「錢跟人走」的資助模式,讓長者自由選擇服務組合,但不同機構為求「爭客」,推出的服務套餐五花八門,長者應小心判斷。
她指出,同樣是5,800元的服務,不同機構的套餐服務和質素有別,部份護理服務和康樂活動更不屬長者券資助範圍,例如換喉管、打針、傷口護理和音樂治療等可能要額外收費,長者使用服務前要問清楚。
陳續指,在「錢跟人走」的模式下,長者雖然可以自由轉換院舍,但必須最少提早七日通知,否則已安排服務不能取消,機構可能收取額外收費。她建議,家人應陪伴長者實地考察院舍,查詢特別服務收費,亦應觀察院舍的長者是否有笑容和職員服務態度等。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