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先聲 陸沉序曲(自由撰稿人 蒙啟明) - 蒙啟明

文革先聲 陸沉序曲
(自由撰稿人 蒙啟明) - 蒙啟明

對於梁振英的「小題大做」,要教育局提交「林老師報告」,相信沒有任何一位中共政治局常委比習近平更清楚、更明白、更有切膚之痛!
因為,習仲勛,習近平的父親,正是一宗現代文字獄的主要受害人。
梁振英最近策動的「林老師報告」令人想起1962年的「《劉志丹》案」。
劉志丹最為中共稱頌的事迹,是於上世紀二十年代,在陝甘寧邊界建立革命根據地,令所謂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實為「長逃」)隊伍,總算有個落腳終點。1936年,劉志丹被國民黨軍隊打死,年僅33歲。
1954年,也就是五十九年前,劉志丹弟婦李建彤獲邀撰寫一本歌頌劉志丹的小說。李建彤於1957年正式動筆,1959年內完成初稿、第二稿、第三稿,然後邀請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習仲勛審閱。李根據習的意見修改,於1961年初寫出第四稿,翌年寫出第五稿,並廣泛諮詢黨內同志的意見。1962年,《劉志丹》這本革命小說開始在報章連載,旋即被「梁振英山東同鄉」、「整人專家」康生拿來大做文章,向當時的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打小報告,指《劉志丹》不是小說問題,而是政治問題,更是「利用小說進行反黨」。
終於,五十年前(1962年9月24日),中共第八屆十中全會召開,毛澤東在會上說:「用寫小說來反黨反人民,是一大發明。凡是要推翻一個政權,總要先造成輿論,總要先做意識形態方面的工作。不論革命、反革命,都是如此。」
結果,李建彤、習仲勛被關押審查,受牽連者六萬多人,被迫害至死者六千多人,其中習仲勛由1962年就被下放到河南洛陽的一家麵粉廠勞動,文革期間遭審查、關押、監護,直到1978年才獲得平反,前後長達十六年。
正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這段殃及千家萬戶的慘痛經歷,就是由一本小說而起。事到如今,疑似地下黨員梁振英要教育局提交「林老師報告」,不過是重施故技,而箇中理由,亦不外「凡是要推翻一個政權,總要先造成輿論,總要先做意識形態方面的工作。不論革命、反革命,都是如此」。
當然,梁振英採用的手法,也帶有「香港文革特色」,亦即是「六七暴動特色」。
1967年6月2日,香港受文革影響而爆發暴動期間,英國駐華代辦霍普森(Donald Hopson)在發給英聯邦事務部的電報中指出:「根據已經發生的事態來看,中國政府看來不是刻意挑起事端的。香港左派的行動可能超出中國政府的預期,迫使北京(政府)在政治上介入,以示支持香港左派。」
果然,事隔三周(1967年6月24日),當時的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就由當初的低調行事,到不得不站出來正式挺香港左派。周恩來說:「在震撼世界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中,取得了偉大勝利的革命人民,絕對不能容許英帝國主義對香港愛國同胞的殘酷迫害。中國人民決心根據形勢的需要,給予香港愛國同胞以一切支援,直到取得最後勝利。」
雖然周恩來這番話仍然停留在口惠而實不至的言文層次,但對當然的香港左派來說,不但足夠,而且有餘。
撫今追昔,梁振英越來越似拿「林慧思」來做《劉志丹》,拿「警隊不滿」來逼中央挺他,其動機之卑劣、心態之邪惡、手法之狠毒,可謂已經到了撒旦層次,若不盡快「被下台」,香港恐怕萬劫不復。
「《劉志丹》案」普被視為文革的先聲,「林老師報告」也越來越似「香港陸沉」的序曲。習近平不但因「《劉志丹》案」而受過家庭成員四散、骨肉分離之苦,更當過差不多七年的「下鄉知青」,無端被虛耗了七年青春(而且是生命中生機最勃發的七年),自能明瞭「文革式鬥爭」如何害人至深,應該可以令到同樣情況不會在今日的香港發生。更何況,未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香港其實還是「長期利用,充份打算」的中國福地!

蒙啟明
自由撰稿人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