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排隊!一想到一蘭拉麵店外的長龍盛況,便決定等熱潮後才去試。但上周八號風球才剛落下,不到一小時,見門前又已有人龍!惟有繞過人龍進店買了包一蘭外賣麵條連湯底,找大廚自煮,試一試這豬骨湯拉麵離開本店還可以變出甚麼誘人的花款?
記者:謝翠玲
攝影:潘志恆、蔡家輝
濃郁湯底誘長龍
由七月來港開業便幾乎沒停過排隊人潮的一蘭拉麵,當然不只是一間普通的日本拉麵店。日本原店源起自1960年的福岡市,時至今日在日本各地包括福岡、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共超過 40間分店。香港店以一味豬骨湯底拉麵獨撐大樑,濃味而原料神秘(店方沒公開)的豬骨湯底配上自家製幼身麵條,堂食時會有自家製叉燒、葱和秘製紅色辣醬伴着同吃,濃郁的湯底更是最誘人。
大廚煮麵法 冷河要過清
如果不介意沒有那些叉燒、葱和紅辣醬,那可以不排隊便直衝入店內,且慢,不是「打尖」,而是去買由日本運來的外賣拉麵條連豬骨湯底包回家自煮。事實上,有不少朋友也像我,在一蘭買了外賣包回家煮出基本的豬骨湯麵,雖然沒加其他配料齋食麵和湯,有人說也算好味;也有試過的同事說,湯底按包裝的份量來開水,味道比預期淡少許,但麵條則很爽滑,加上配料應該較好吃。今次就由三位大廚出手,各自炮製一道變奏版一蘭拉麵。一蘭包裝上的食法指示只要把400毫升水煮沸,加入麵條煮兩分鐘,再把湯包加入便可食用,但歸納三位廚師意見都必先把拉麵過冷河再加湯,說這樣麵條會更爽滑。大廚都這樣煮,一於照跟。
中式:大醬鬥濃
以強會強,「以濃撞濃」,看看可以撞出甚麼火花,就是陳師傅這個中式設計的一蘭拉麵創意食法的目標。陳師傅說這拉麵的基本豬骨湯底本身已是非常濃味,他便想到以北方濃而帶鹹的大醬炮製紅燒五花腩肉,來配濃郁的豬骨湯底,麵條吸收到湯和紅燒肉的味道,比原來的日式叉燒更為惹味,愛濃味者必試。陳師傅教路,把麵條像撒竹籤般放入煲中,煮時可避免黏糊在一起,麵條會更爽身。
示範:陳國強師傅
(帝苑酒店東來順總廚)
材料(2人份):
拉麵2包、豬骨濃湯底1包、水(煮湯底用)400毫升、五花腩(切細件)4両、薑4片、八角1粒、蒜頭3粒、大葱絲少許、青瓜仔(切薄片)1/4條、葱花1條、大白菜葉2片、油適量
紅燒肉材料:
水(燜肉)5湯匙、花雕酒1湯匙、生抽/大醬各半湯匙、糖半茶匙、麻油1茶匙
做法:
1.
燒熱鑊,下少許油,加入五花腩,下薑片、八角和蒜頭,以中大火煎至肉轉色,發出油香。
2.
在鑊中加入紅燒肉材料,收中細火煮至醬汁收濃,掛在五花腩肉上。
3.
拉麵按一蘭方法煮熟,再過冷河,放碗中。把水煮滾,放入湯包開勻成湯底,把大白菜加入灼熟,連湯底加入碗中,放上紅燒肉,青瓜片、大葱絲和葱花即成。
意式:用盡湯底
這個「索」是廣東話「吸收」「索味」的意思。沒有跟濃豬骨湯底在一起的拉麵條,只是一片空白,而沒有醃過的三文魚也不會好味,琦師傅便實行用盡那個教人回味的濃味豬骨湯底,先用來醃魚令魚索盡濃郁肉味,再把索完魚的湯汁加忌廉來炒拉麵,令麵條吸收魚鮮和豬骨湯肉香,滋味加倍。
示範:伍嘉琦師傅
(囍宴廚藝主廚)
材料(1人份):
拉麵2包、三文魚80-100克、葱3棵、蒜茸1茶匙、豬骨濃湯底1包、紅/青燈籠椒各1/4個、洋葱半個、忌廉2湯匙、水1湯匙、芝麻少許、油適量
做法:
1.
三文魚用豬骨濃湯底醃15分鐘。另把葱切段,紅/青燈籠椒和洋葱切條備用。
2.
燒熱鑊,下少許油,把三文魚每面煎至轉色,灑上芝麻,盛起備用。另煲水,把拉麵煮約1分半鐘,取一條試吃,有少許黏牙便是合適硬度,取出過冷河備用。
3.
另備一鑊,燒熱,下蒜茸、葱、紅/青燈籠椒條和洋葱條同炒,加入醃完魚的醬汁,下忌廉和水,炒勻,下麵條再炒至醬汁被吸收,盛起,放上三文魚塊即成。
日式:冷食濃香
嫁了日本人的小松本太太也很喜歡拉麵,她最愛吃味噌和豬骨湯拉麵,覺得味道較濃郁。但在夏天,冷麵其實更受日本人歡迎,所以就激發起她的靈感,決定要將這一蘭拉麵做成冷食。將原來的濃味豬骨湯底混合濃香的日式芝麻沙律醬,然後再跟挺身清爽的拉麵條混合,味道更融為一體。
示範:小松本Coco
(日本料理研究家)
材料(1人份):
拉麵1包、羅馬生菜葉4片、日式叉燒肉150克、豬骨濃湯底/日式芝麻沙律醬各2湯匙、日式沙律醬/紫蘇碎各適量
做法:
1.
拉麵按一蘭方法煮滾,再過冷河至凍身備用。羅馬生菜切條。
2.
日式叉燒肉用手撕成一口食用大小。
3.
豬骨濃湯底和日式芝麻沙律醬拌勻,再跟拉麵條充份拌勻至均沾上醬汁。放上叉燒肉和羅馬生菜,擠上日式沙律醬,最後撒上紫蘇碎即成。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