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稽核機制難服眾

臨床稽核機制難服眾

【制度漏洞】
醫管局對公立醫院的手術一直有臨床稽核機制,會根據手術後出現併發症比率、病人留院期間死亡率、手術後30日內不治比率等,評估整體成效;惟相關數據亦受查核時期長短、病人病情輕重及年齡等因素影響,故經常受前線醫生質疑。而今次事件中指控余卓文的數據,亦因上述原因未能令人信服,至現時出現種種爭議。

涉醫院政治權鬥

有了解事件的心臟科專科醫生指威院處理事件實有不妥,伊利沙伯醫院早年有醫生為病人通波仔,十日內三名病人死亡,事件不了了之,而現時僅根據投訴人提供的數據,便要余卓文封刀,令人質疑醫管局是雙重標準,或涉及醫院政治權鬥。
該醫生又指不論事件誰是誰非,醫管局處理上都非常困難。「如果查咗出嚟係余卓文表現差,咁之前醫管局通波仔條數咁靚,莫非係造假?醫管局解唔通喎。」若是余卓文一直表現理想,投訴人指控是無理,那余卓文可以反告投訴人,以假資料損害其名聲,「告去醫委會,到時受理投訴嘅高層都被拖落水」。
《蘋果》記者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