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醫學最大的進步,要數實證醫學的抬頭。實證醫學是九十年代才興起的概念,當中要求醫生為患者選用經得起考驗硂最有實效的診療方法。
教授專家的意見不一定客觀,教科書上以訛傳訛的例子也不少。哪怕支持的科學論據說得如何天花亂墜,沒有臨床實用的數據支持,也只是空談。
現代西方醫學沒有祖傳秘方這回事,所有新的診斷手段或療法,必先在醫學文獻上發表,再經各國的同道們反覆證實,才會被廣泛接受。
最基本的臨床數據,是單一的成功案例(case report)。當然,一系列的病例(case series)的說服力較強,但要證實新的療法比現有的方法優勝,就要做些對比的研究。
縱然引入新療法後病人的存活率提高,但不一定代表新療法有效。回顧式的研究(retrospective studies)的破綻,是在於其他因素可能影響結果,例如引入新手術的同時,整體的醫療水平提高,或剛引入一種特效的抗生素,又甚或某一手術死亡率特別高的醫生退休了。
實證醫療中至高無上的證據,是隨機雙盲實驗(double blind randomized trial)。方法是把有同一種病的患者,以抽簽的方式(最好是以電腦產生的隨機號碼)分成兩組,一方面給予實驗組新的治療,另一方面給予對照組傳統的療法。
如果實驗組的效果比對照組優勝,再經過統計學上的推算,證實結果不是偶然的話,就可以宣佈這種新療法確實有效,可以公諸同好了。
這樣的臨床實驗是件大工程,要說服病人參與、隨訪、分析數據都不容易,最重要是要有足夠的病人參與。香港人口稠密,在這方面有優勢。許多有關胃病的重量級臨床研究,都是在香港進行的,而發表最多這類文章的人,正是剛升任中大醫學院院長的陳家亮。
鍾尚志教授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