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引入澳洲簡易改良版耍太極糖尿病人減藥量

護士引入澳洲簡易改良版
耍太極糖尿病人減藥量

【本報訊】醫生常常勸喻長期病患者要多做運動,但病人總會反問:「究竟做甚麼運動才適合?」太激烈的運動怕體能應付不來,太單調的運動又難持之以恒。有護士到澳洲取經,引入以提升健康為本的「Tai Chi for Health」,教授糖尿病及關節炎患者易學又易記的改良太極拳。
記者:鍾麗霞

註冊護士兼糖尿病及關節炎太極拳導師譚煥玲表示,不少病人想做運動卻不知如何開始,知易行難,「佢哋會話醫生成日都講要做運動,但做乜嘢運動好呢?」雖然步行或伸展運動均適合糖尿病及關節炎病人,但動作太單調多重複,病人容易放棄,戶外運動則易受天氣影響。近年醫學界發現太極在復健及改善慢性症狀方面的好處,開始發展針對長期病患的太極拳法。

長期病患者能應付

她表示,從澳洲引入針對糖尿病與關節炎的太極拳,是由當地一名華籍家庭醫生兼太極拳導師,以孫家太極拳為基礎,再加以改良而成。「Tai Chi for Health」也有專為背痛、骨質疏鬆病人而設的拳法,並有合適在職人士及長者等練習的運動太極。此太極拳的特點是拳法較少及不複雜,易學、簡單及易記,即使體力欠佳的長期病患者也能應付。
「最簡單嘅糖尿病太極拳初階只有基礎十一式,就算比較複雜嘅關節炎太極拳都係三十招之內」,她指出病人基本上可於約15分鐘完成一套拳,而且容易掌握,病人練習時較有目標及滿足感,也方便在家中持續練習。她建議病人學懂太極拳後,可以每日在家中練習15分鐘,再做15分鐘伸展運動,已能達到每日運動半小時的基本要求,也可以一日練習三次,加大運動量,但最好在進食後一小時才練習。
她舉例糖尿病太極拳基礎十一式,保留了傳統的太極動作如雲手等,也有金雞獨立考驗下肢平衡的招式,開始與結束則是開合式與起式及收式等入門動作,病人一方面可透過大肌肉的運動控制血糖,也可訓練身體平衡及手腳協調。她表示,曾有一直無做運動的糖尿病患者,練習糖尿病太極拳後,再配合飲食控制及其他運動,一段時間後可減低口服降糖藥物的份量。

舒展關節減輕痛楚

至於關節炎太極拳則是透過緩慢及柔和的動作,舒展關節及四周的肌肉與組織,增加關節的靈活性,有助減輕痛楚。她指出,關節炎太極拳初階招式略多,共二十一式,除雲手、開合式外,加入單鞭、手揮琵琶、進步搬攔拳等招式。
近年不少公立醫院的物理治療部也引入太極拳,幫助病人復健及增加運動,但她表示,同類型的社區課程數量有限,病人一旦離開公院,較難持續學習,故希望相關課程未來可在社區普及。

相戀54年!倪匡向全世界說:「到現在這麼多年,還是這麼深愛太太!」
你都想分享一點甜蜜?立即重溫今周《亂噏24》!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