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血癌,化療是主打。處理其他癌病,化療的地位亦越來越重要。化療藥物主要攻擊快速生長的細胞,而癌細胞的生長比正常細胞迅速,所以亦較容易被化療藥物破壞。
骨髓細胞負責製造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無時無刻都在不停工作,補充迅速消耗的各種血球。正常骨髓細胞快速繁殖,所以同樣容易受化療藥物攻擊,貧血、白血球減少和血小板數目下降都是化療後常見的現象。
貧血即血色素濃度下降,患者會有氣促、心跳和容易疲倦等病徵。貧血一般較易處理,輸血有效改善情況,既簡單又安全。香港紅十字會供應的血液,絕對可以信賴。
化療後一至兩個星期,白血球數目開始下降,病人較容易受細菌感染,嚴重程度視乎所用的化療藥物及其劑量。預防勝於治療,醫生會建議受影響的病人不要到人多的地方,亦要避免吃未煮熟的食物,例如魚生和生蠔;其他有效的預防措施包括減少探病和使用口罩。如果白血球數目降至極低水平,可注射「白血球生長激素」,加快骨髓復元。若情況嚴重,可考慮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就算大家做足工夫,也未必可以完全防止感染發生。感染可以來自病人體內的細菌,例如大腸內的大腸桿菌、口腔內的鏈球菌和皮膚上的葡萄球菌。病人如有發燒,便需要立刻回到醫院接受抗生素靜脈注射,避免情況迅速惡化。
血小板減少,容易出血,常見現象包括流鼻血、流牙血和皮膚容易瘀傷。輸血小板可短暫改善情況,每次有三兩天效用,可避免嚴重內臟器官出血,然後靜待骨髓復元。
隨着醫療技術的進步,治癌可以有不錯的成效。血癌是可以根治的,雖然化療有一定的風險,但只要小心處理,問題是可以解決的。視乎個別情況,化療可配合標靶藥物同時使用,療效更佳。千萬不要被化療的副作用嚇怕,錯失治癒機會。
梁憲孫
養和醫院副院長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