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名七旬婦人,昨晨在屯門家中將原罐罐頭鮑置入煲內隔水烹煮,詎料她卻倦極入睡,最終煲乾水導致罐頭過熱谷爆,並撞開煲蓋以致汁液四濺,女事主被巨響驚醒,幸無受傷,但其鮑魚大餐卻要落空了。
記者:陳偉良 翁鈺輝
現場是屯門湖景邨湖翠樓22樓一單位,71歲姓唐女戶主日前在超級市場買來一罐罐頭鮑魚,昨晨欲烹煮來食用,遂原罐置入煲中隔水煲煮。因烹煮需時,她於是返回睡房小休,但卻不知不覺墮入夢鄉。至昨日中午12時許,廚房突傳來一聲巨響,她驚醒始記起未有熄火,慌忙往查看,赫見煲蓋變形扭曲,罐頭亦告爆開,溫熱的鮑魚汁四濺。她因擔心罐頭碎片會撞壞爐頭及喉管,有漏煤氣危險,遂致電報警。
應用細火烚兩小時
消防員接報到場,見單位內無煙無火,認為並無危險。事後唐及其家人亦忙於清理廚房污迹,並忍痛將已煮至透熟的鮑魚與煲一起棄掉。
食家劉健威稱,為使鮑魚腍化及保持原汁原味,行內普遍會將原罐鮑魚烹煮,過去未有聽聞類似事件,懷疑因罐頭內殘留空氣過多,使過熱膨脹「谷爆」。因此可先度量罐頭是否夠重,搖動時如有「汪汪聲」則代表空氣過多。一般煮法是將原罐鮑放入煲內,以水浸面再細火烚逾兩小時,取出切片淋上蠔油芡汁即可食用。他稱如開罐後加水,再以慢火炆煮,其效果與烹煮原罐鮑無分別。
理大應用物理學系副教授王聰和博士則指,罐頭內空氣的多少影響不大,反而是因煲內的水煲乾後,因溫度超逾100℃及不斷飆升,令罐頭內汁液汽化,從而壓力倍增,最終罐頭金屬外殼難抵壓力而被炸開。因此建議烹調者應兩害取其輕,以安全為首要,先將罐頭開孔再煮食,使避免出現過熱谷爆罐頭鮑事件。
有專門售賣罐頭鮑的女店員昨稱,有關罐頭招紙上並未列明如何烹煮才好吃,惟一般而言,為免發生爆裂,切勿將罐放在壓力煲或微波爐內煮食。
煲爆罐頭鮑示意圖
1)婦人將罐頭鮑置入煲內加熱後未有睇火,以致煲乾水
2)罐頭內的水份受熱汽化後不斷膨脹,罐頭終被谷爆,煲蓋亦被撞開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