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大鬥法 - 陳曉蕾

超市大鬥法 - 陳曉蕾

這個星期去百佳超級市場,買米、食油、粉麵、罐頭、麥皮、糖、鹽,可以表明是捐出來,職員就會收集運往「惜食堂」,再製作食物分發給有需要的市民。不是說每買一件百佳自家品牌的貨品,就捐出四毫子嗎?(網上瘋傳某超市一包食鹽馬上漲價四毫子!)那是七月底的捐款活動,現在每件該品牌貨品的捐款額,甚至加到一元。而且繼蔬果、麵包後,下一步連家禽、肉類、所有包裝食物都會開始捐贈,參與的店舖數目更增至年底一百間,佔旗下超市總數三分一。
很難想像百佳去年還在賣全版廣告,拒絕捐出賣剩的食物。可見風一轉,商界態度可以一百八十度轉變,突然積極的程度令人吃驚。
這好事到底怎樣發生?
去年二月,地球之友開始摷超市的垃圾桶。環保團體以往一向把矛頭指向市民:要開口叫少飯、飲宴少點兩個菜、吃不完要打包……今天政府惜食運動宣傳的「大嘥鬼」,仍然循這方向。市民當然有責任,可是廚房浪費食物隨時比食客還要多,食物生產商管理不善,食物耗損亦遠遠多過一般家庭,而超級市場永遠供過於求的銷售手法,也注定大量食物浪費。地球之友是少數環保團體,敢把焦點公開放在商界。
接近三個月,地球之友得到運輸工人、清潔工人、一些非領匯的商場管理層支持,五次去摷百佳、惠康、華潤超市的垃圾桶,但吉之島(現改名AEON)位於大型商場沒法進到垃圾房。同一時間,亦派出「卧底」,以兼職理貨員身份受聘於新界的一間百佳超級市場。調查發現每間超市丟的數量都差不多,生果蔬菜麵包等等,平均每一間棄置134公斤食物,當中約有三分一是未過期及可以食用的。推算四大超市全港一共有650間分店,每天丟的食物可高達87噸,可捐出去的,也可以有29噸!
四間超市,華潤、惠康、AEON都表示會和食物回收機構探討食物捐贈的可行性,惟獨百佳堅稱「所棄置的食物均已過期、腐爛及損毀」。地球之友於是在六月初去信「恒生企業可持續發展指數」(Hang Seng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Index Series),批評百佳浪費食物,促請考慮把百佳的母公司和記黃埔除名。「指數」三天後便回信,百佳隨即在報章賣全版廣告,表示會盡量減少剩餘食物數量,但仍拒絕轉贈食物。

環保團體在超市垃圾桶摷出大量被丟棄的食物。

地球之友馬上再去摷百佳的垃圾桶,力證還有很多食物可以食,同一時間,一些專欄作家不斷為超市說項,指捐贈食物不安全。八月,百佳突然又賣全版廣告,原來七月開始,已經選中惜食堂合作,開始把幾間店舖賣剩的食物捐出來。
今年七月地球之友公佈,百佳在過去一年捐了超過36噸食物,雖然除開每月可能只有3噸,即是每天100公斤——這數字實在不多,但如果年底增加到100間,每月就可增加到13噸。
其他三間超市,華潤最先表態說會捐贈食物,可是一年來,居然只是捐了五次!捐贈對象除了惜食堂,還有梁振英太太唐青儀成立的「齊惜福」,但至今仍沒有常設的捐贈計劃。
而一直遲疑說要研究的AEON,也終於和長春社的「糧善關愛坊」合作,不過目前只是把荃灣分店賣剩的食物捐出來。
惠康則是默默做。四間超市當中,惠康其實相對有環保意識,二○○七年曾經主動重新設計購物的收據,縮短兩成長度省紙張。也有惠康工會的職員表示,公司早年曾經把花了少少的罐頭餅乾等送去某孤兒院,只是有次他開車,對方拒收,全車食物要運回貨倉,之後就沒有再捐了。由去年十月至今年三月,惠康和食物銀行「樂餉社」合作,平均每月捐出約4噸食物,捐贈分店由10間增加至30間,並將廚餘送至廚餘廠回收處理。
商界由抗拒、否認有浪費,但到了真實情況曝光,無法再掩瞞,往往就會搶先做事,爭取率先改變形象。
這在英國幾年前已經發生,Sainsbury、Tesco、Asda、Marks & Spencer等紛紛宣佈各樣減廢措施,二○○九年英國報章以「綠色軍備競賽」形容。這除了靠Tristram Stuart等環保人士不斷帶傳媒去摷超市的垃圾桶,更主要是政府持續增加堆填區收費,並且撥款研究超市浪費的數量和源頭,提出可行建議。香港政府推動的惜食運動,亦應查明商界到底丟了多少廚餘,才可訂立具體減廢目標。

相戀54年!倪匡向全世界說:「到現在這麼多年,還是這麼深愛太太!」
你都想分享一點甜蜜?立即重溫今周《亂噏24》!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