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戲】
常有人問我:「若有人在戲劇工作坊中牽動了情緒,哭起來,怎麼辦?」我通常的回應是:「哭,為何是一個問題?」
我遇過有人哭得最厲害的一個工作坊,以童話故事《哈姆林的笛子手》為背景。哈姆林鎮鼠輩為患,全城一籌莫展,鎮外一名笛子手到來,說能用笛聲治鼠,市民叫好,市長並答應予以重酬。事成後,市長卻歪念頓起,反口賴賬,市民沒作聲,間接默許了市長的做法。當晚全城熱烈慶祝,翌晨卻發現所有小孩都被笛子手領走了,剩下一位趕不上大隊的跛腳小孩。小孩說:「笛子手說要帶我們去一個美好的地方,因為這裏太邪惡了!他為何會這麼說?」市民啞然。最後,孩子沒找回來,此後多年在哈姆林鎮都再沒聽到孩子的笑聲。
工作坊令一位學員哭得很厲害。她是個家長,故事使她反問:「我們在提供怎樣的環境給孩子成長?」我感到她需要知道自己並不孤獨,便說:「我不是家長,但我知道現世代做家長一點也不容易。」然後邀請其他人回應這個說法。結果,不論是家長與否,都分享了真摯的感受,並對市民的沉默、間接助紂為虐的行為作出反思。
戲劇不一定是輕鬆愉快的,也能帶來比媚俗娛樂更具意義的東西。有時觸痛傷口不一定是壞事,與其急忙貼上鎮痛膠布,不如好好認清傷口的成因,這樣來得更有意義。
撰文:香港藝術學院講師/課程統籌(應用劇場與戲劇教育)陳玉蘭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社會服務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